子女玉帛
成語拼音
- zǐ nǚ yù bó
子女玉帛成語解釋
- 原指人民與財產◇用以泛指財物、美女。
典故出處
- 《左傳·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他生焉。”
成語典故
- 於時北海完富,蘭利其子女玉帛,與羣盜相應,破其本鄉城邑。★《舊唐書·薛萬徹傳》
成語造句
- 在古代戰爭中,獲勝的一方往往會搶奪對方的財物,包括子女玉帛,以滿足自己的貪慾。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有一個小國,其國君昏庸無能,整日沉迷於酒色之中,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而鄰國卻是國力強盛,野心勃勃,一直對這個小國虎視眈眈。
終於,鄰國瞅準時機,派遣大軍壓境。小國的軍隊由於長期缺乏訓練,裝備簡陋,根本無法抵擋鄰國的精銳之師。一時間,邊境城池紛紛淪陷,戰火迅速蔓延至國內。
小國的百姓們驚恐萬分,紛紛拖家帶口,四處逃亡。然而,在這混亂的局面中,小國的一些貴族和官員卻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們沒有想着如何抵抗外敵,保衛國家和百姓,而是忙着搜刮民脂民膏,將金銀財寶、子女玉帛據爲己有,準備在城破之時,帶着這些財富逃離。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一位名叫李忠的將軍挺身而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心懷國家和百姓。李忠迅速召集了一支由熱血青年組成的義軍,他們雖然裝備簡陋,但士氣高昂,決心與敵人決一死戰。
李忠深知,面對強大的敵軍,正面硬拼絕非上策。於是,他巧妙地運用地形,設下了多處埋伏。當敵軍得意洋洋地長驅直入時,義軍突然從四面八方殺出,打得敵軍措手不及。
經過多次激烈的戰鬥,義軍逐漸扭轉了戰局。而那些只顧自己私利的貴族和官員,看到局勢有所好轉,又開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盤。他們害怕李忠的功勞太大,威脅到他們的地位和財富,於是在背後搞起了小動作,試圖破壞義軍的作戰計劃。
然而,李忠和義軍將士們並未被這些陰謀所幹擾。他們繼續奮勇殺敵,最終成功擊退了敵軍,保衛了國家和百姓。
戰後,李忠受到了百姓們的熱烈擁戴。而那些曾經搜刮子女玉帛、自私自利的貴族和官員,則受到了應有的懲罰。這個小國也從此吸取教訓,開始整頓朝綱,勵精圖治,逐漸走向了繁榮富強。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國家危難之際,我們應當挺身而出,以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爲重,而不是像那些自私自利的人一樣,只想着自己的子女玉帛。只有團結一心,才能抵禦外敵,保衛家園。
子女玉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