齜牙咧嘴
成語拼音
- zī yá liě zuǐ
齜牙咧嘴成語解釋
- 齜露齒。張着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典故出處
-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回即諮牙咧嘴道‘不好喫!不好喫!’”
成語典故
- ?糜兩岸上的狗,喫死屍都喫紅了眼,見了生人就齜牙咧嘴。★峻青《秋色賦·故鄉雜憶》
成語造句
- 他在運動中不小心摔倒,疼得齜牙咧嘴。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小村莊裏,生活着一羣樸實的農民。他們靠着勤勞的雙手,在這片土地上耕種勞作,過着平靜而簡單的日子。
村中有一個名叫李四的年輕人,生性懶惰,整日遊手好閒,不務正業。家中的田地早已荒蕪,父母爲此憂心忡忡,但李四卻不以爲然。
一天,村裏來了一位富有的商人。商人帶來了許多新奇的貨物,引得村民們紛紛前來圍觀。李四也湊了過去,看着那些精美的物品,心中充滿了羨慕和渴望。
商人見李四對一件昂貴的飾品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便笑着說:“年輕人,這可不是你能買得起的。”李四聽了,心中頓時升起一股無名怒火,他衝着商人齜牙咧嘴地喊道:“你怎麼知道我買不起!”商人被他這副蠻橫的樣子嚇了一跳,不再理會他。
李四覺得在衆人面前丟了面子,回到家中依然憤憤不平。他決定要想辦法弄到錢,去買那些讓他心動的東西。於是,他開始打起了歪主意。
李四瞄上了村裏王大爺家的牛。王大爺年事已高,獨自一人生活,這頭牛是他最寶貴的財產。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李四偷偷潛入王大爺家的牛棚,將牛牽走,準備拿到集市上去賣。
然而,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李四的罪行很快就被發現了。村民們對他的行爲感到憤怒和失望,紛紛指責他的不義之舉。李四面對衆人的指責,依然不知悔改,依舊齜牙咧嘴地狡辯。
村長見他如此頑固,便決定將他送到縣衙。在縣衙裏,李四面對威嚴的縣令,終於感到了恐懼。但他還是試圖抵賴,甚至對縣令也齜牙咧嘴地大聲叫嚷。
縣令大怒,拍案而起:“你這不知悔改的惡徒,犯下如此罪行,還敢如此囂張!”最終,李四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正直善良,不能爲了一時的私慾而走上邪路。像李四這樣齜牙咧嘴、蠻橫無理,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齜牙咧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