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強中乾
成語拼音
- wài qiáng zhōng gān
外強中乾成語解釋
- 幹:枯竭。形容外表強壯,內裏空虛。
典故出處
- 《左傳·僖公十五年》:“今乘異產以從戎事,及懼而變,……外強中乾,進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成語典故
- 秦國和晉國之間發生了戰爭, 晉惠公要使用鄭國贈送的馬來駕車.大臣慶鄭勸告惠公說: "自古以來, 打仗時都要用本國的好馬, 因爲它土生土長, 熟悉道路, 聽從使喚。用外國的馬, 不好駕馭 (控制) , 一遇到意外, 就會亂踢亂叫。而且這種馬外表看起來好像很強壯, 實際上並沒有什麼能耐 (原文是“外強中乾”) , 怎麼能作戰呢?"但是惠公沒有聽從慶鄭的勸說.戰鬥打響後, 晉國的車馬便亂跑一氣, 很快陷入泥濘, 進退不得。結果被秦軍打得大敗, 晉惠公也被秦軍活捉了。
成語造句
- 他看似很厲害,其實只是外強中乾,遇到真正的困難就不知所措了。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晉國的君主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領土,於是他決定攻打虢國。但是要攻打虢國必須經過虞國,而虞國和虢國是盟國關係。晉獻公有些犯難了,這時大臣荀息給他出了一個主意。
荀息建議晉獻公把自己心愛的兩件寶物,即屈產良馬和垂棘之璧,送給虞國國君,以此來請求借道。晉獻公有些捨不得,荀息說:“大王放心,這些寶物只不過是暫時放在虞國那裏,等我們滅了虢國,回過頭來就能輕而易舉地拿下虞國,寶物自然也就會回來了。”晉獻公聽了覺得有道理,便採納了荀息的建議。
虞國國君見到了晉國送來的珍貴禮物,滿心歡喜,立刻答應了借道的請求。虞國的大臣宮之奇聽到這個消息後,極力勸阻虞國國君,他說:“虢國和虞國就像嘴脣和牙齒一樣相互依存,虢國一旦滅亡,虞國也難以獨存。晉國的野心絕不僅僅是攻打虢國這麼簡單,他們是別有企圖啊。”然而,虞國國君被晉國的寶物迷惑了雙眼,根本聽不進去宮之奇的勸告。
晉國的軍隊順利地通過虞國,攻打虢國,虢國毫無防備,很快就被晉國消滅了。晉軍在返回的途中,藉口要整頓軍隊,在虞國駐紮下來。虞國國君還沒有意識到危險的臨近,依然沉醉在得到寶物的喜悅之中。不久,晉軍突然發動襲擊,輕而易舉地就佔領了虞國,虞國國君這才如夢初醒,但爲時已晚。
虞國國君看似因爲得到了晉國的寶物而變得強大,實際上內部空虛,沒有真正的判斷力和遠見,就如同“外強中乾”一般。他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卻忽略了背後潛在的巨大風險。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一個國家或個人不能只追求表面的強大和繁榮,而忽視了內在的實力和智慧的培養。只有真正具備強大的實力和智慧,才能在複雜的環境中立足和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虞國國君這樣“外強中乾”的例子還有很多。他們在面對誘惑和挑戰時,往往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最終導致失敗和滅亡。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吸取教訓,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不被表象所迷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外強中乾-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