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利是視

成語拼音

wéi lì shì shì

唯利是視成語解釋

以利爲着眼點。指一心只顧謀取利益。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圖”。

典故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成公十三年》:“餘雖與晉出入,餘唯利是視。”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秦桓公邀晉厲公一起攻打白狄小國,暗中派人勸白狄歸順秦國,而去對付晉國。晉厲公知道後派呂相去和秦國絕交,說秦桓公是唯利是視、背信棄義,晉國對此痛心疾首。如果秦國能遵守先前的盟約的話,可以避免戰爭。

成語造句

在商業社會中,有些商人唯利是視,爲了獲取最大利益而不擇手段,這種行爲是不可取的。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商業之城中,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商人。 張華自幼便對經商有着濃厚的興趣,他頭腦靈活,善於觀察市場的變化。起初,他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在生意場上逐漸站穩了腳跟,積累了一定的財富。 然而,隨着財富的增長,張華的心態也慢慢發生了變化。他開始變得越來越注重利益,眼中似乎只有金錢,將其他的一切都拋諸腦後。在與他人的商業往來中,他不再像以前那樣講究誠信和公平,而是唯利是視。 有一次,張華得知有一批珍貴的貨物即將運到城中,他深知這批貨物一旦到手,將會帶來巨大的利潤。於是,他用盡各種手段,包括不正當的競爭和賄賂官員,試圖搶先得到這批貨物。他完全不顧及其他商人的感受,也不在乎這樣做是否符合道德規範。 與此同時,張華對自己的夥計和下屬也變得苛刻起來。他爲了節省成本,不斷地削減他們的工錢,甚至還故意拖欠。夥計們雖然心中不滿,但迫於生計也只能忍氣吞聲。 張華的行爲引起了城中許多人的不滿和指責,但他卻不以爲然,依舊我行我素。他以爲只要自己有錢,就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看法。 然而,命運的轉折很快來臨。由於張華長期的唯利是視,他失去了許多合作伙伴和朋友,商業信譽也一落千丈。有一次,他在與一個外地商人的交易中,因爲過於貪心而中了對方的圈套,不僅損失了一大筆錢財,還陷入了困境。 此時的張華纔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想起了古代那些成功商人的故事。他們之所以能夠長久地立足於商場,靠的不僅僅是精明的頭腦,更是誠信和道德。他意識到自己在追逐利益的道路上已經迷失了方向。 於是,張華決定痛改前非。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經營之道,努力恢復自己的信譽。他主動補償了夥計們的工錢,並向曾經傷害過的人道歉。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張華的生意逐漸有了起色,人們也重新接納了他。 張華的故事成爲了城中的一個教訓,讓人們明白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不能唯利是視,而應該堅守道德底線,注重誠信和公平。只有這樣,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唯利是視-成語圖片

唯利是視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