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命是從

成語拼音

wéi mìng shì cóng

唯命是從成語解釋

是命令就服從,不敢有半點違抗。

典故出處

《左傳·昭公十二年》:“今周與四國服事君王,將唯命是從,豈其愛鼎?”

成語典故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親自率領大軍討伐鄭國。三個月後便攻破了鄭國都城。鄭襄公出於無奈,只好裸露上身,牽着一隻羊向楚莊王求饒說:“我不能很好的服侍君王,令大王生氣,這都是我的罪過。今後,大王讓我做什麼我就做什麼。只要大王不滅鄭國,讓鄭國像您的衆多屬國一樣服侍您,這就是您的恩惠了,也是我的心願。我大膽的說出心裏話,請大王決定吧。”  楚王看到鄭伯的可憐相,認爲鄭王可以取得百姓的信任,就下令退兵,允許鄭國求和,還與鄭國訂立了盟約。

成語造句

他對老闆的要求幾乎是唯命是從,從來不敢提出自己的意見。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在他的統治下,鄭國日益強盛。 鄭莊公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祭仲。祭仲對鄭莊公忠心耿耿,凡事唯命是從。有一次,鄭莊公想要擴張領土,便將目光瞄準了鄰國許國。許國雖然是個小國,但也有着自己的防禦力量。 鄭莊公決定派大軍攻打許國,他任命祭仲爲統帥。祭仲毫不猶豫地接受了命令,帶領鄭國軍隊出征。在戰場上,祭仲身先士卒,指揮有方,鄭國軍隊勢如破竹,很快就逼近了許國的都城。 許國國王見大勢已去,便出城投降。鄭莊公非常高興,對祭仲大加讚賞。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鄭莊公對祭仲的信任逐漸發生了變化。鄭莊公開始擔心祭仲權力過大,會對自己的統治造成威脅。 有一天,鄭莊公找了個藉口,免去了祭仲的職務。祭仲雖然心中感到委屈,但他依然對鄭莊公唯命是從,沒有絲毫的反抗。他默默地離開了朝堂,回到了家中。 祭仲的離去讓鄭國的局勢發生了一些變化,一些心懷叵測的人開始蠢蠢欲動。鄭莊公意識到自己的做法可能有些不妥,但他又拉不下臉來重新召回祭仲。 在這個關鍵時刻,祭仲展現出了他的忠誠和大度。他主動找到鄭莊公,表示願意繼續爲鄭國效力,並且依然會唯命是從。鄭莊公深受感動,重新任命祭仲爲大臣。 在祭仲的輔佐下,鄭國繼續保持着繁榮和穩定。祭仲的唯命是從並不是盲目地聽從,而是基於他對鄭國的忠誠和對鄭莊公的敬重。他明白,只有團結一致,鄭國才能在諸侯中立足。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唯命是從在某些情況下並非是壞事。當一個人對君主或上級有着堅定的忠誠和信任時,唯命是從可以成爲一種強大的力量,推動事業的發展。但同時,也不能盲目地唯命是從,需要在忠誠的基礎上保持自己的思考和判斷,爲國家和人民的利益着想。正如祭仲一樣,他的唯命是從爲鄭國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也成爲了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唯命是從-成語圖片

唯命是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