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可厚非
成語拼音
- wèi kě hòu fēi
未可厚非成語解釋
- 厚非:過分責難、責備。不能過分責備。指說話做事雖有缺點,但還有可取之處,應予諒解。
典故出處
- 《漢書·王莽傳中》:“莽怒,免英官。後頗覺悟,曰:‘英亦未可厚非。’”
成語典故
- 漢元帝皇后的侄子王莽用陰謀手段篡奪皇位,建立了新朝;王莽稱帝后,任意改變西漢王朝的邊境政策,將句叮王亡邯誘騙到郡城處死。益州郡許多少數民族首領紛紛起兵反對朝廷。王莽得知益州地區發生動亂,派一名將軍去招募士兵,並向百姓徵收重稅充作軍費,用來進攻句叮。戰爭持續了將近三年,消耗了不知多少錢財,動亂還是沒有平息下來。玉莽見那名將軍無法收拾局面,便將他召回京都處死,同時另派一名將軍,徵調二十萬大軍進攻句叮。大批糧餉只能依靠沿路州縣提供。當地有個名叫馮英的大守認爲,這將給本來已被折磨得痛苦不堪的百姓加上新的災難。爲此他拒絕提供,並且向王莽上書,請求停止派兵,結束征戰。王莽大怒,立即下詔撤去馮英的官職。但過後又想,這樣做會引起當地百姓不滿,於是又假惺惺地對身旁的人說:馮英如此做,其實也是不可過分責難他的。就這樣,馮英的官職總算保留下來,只是被改調到別處去當太守。
成語造句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爲方式和選擇,有時候一些做法雖然不是那麼完美,但也未可厚非。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叫李明。
李明出身貧寒,但憑藉着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在仕途上嶄露頭角。當時,國家正面臨着一系列的困境和挑戰,朝廷準備實施一項新的政策來改善局面。這項政策涉及到諸多方面的變革,包括稅收、農業、商業等。李明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思考,認爲其中的某些條款可能會引發一些問題,於是他勇敢地站出來,向朝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然而,他的觀點卻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強烈反對。這些大臣認爲李明是在故意找茬,是對新政策的不支持和詆譭。他們在朝堂上對李明進行了嚴厲的指責和攻擊,說他不識大體,不懂得顧全大局。但李明並沒有因此而退縮,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依然堅持自己的立場。
面對這樣的情況,國王並沒有立刻做出決斷。他仔細地聽取了雙方的意見,也對李明的觀點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最終,國王認爲李明的擔憂並非毫無道理,雖然他的做法可能有些過激,但也未可厚非。畢竟他的出發點是爲了國家的利益,而且他提出的問題確實值得深入探討。
於是,國王決定暫停實施這項政策,重新組織大臣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李明積極地參與其中,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建議和改進方案。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新的政策終於得以完善和實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李明也因爲他的勇敢和智慧受到了國王的賞識和重用,成爲了朝廷中的重要官員。而那些曾經指責他的大臣們,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李明表示了敬佩和尊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時,我們不能輕易地進行否定和指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有時候一些看似不合理的行爲,可能也有其背後的原因和價值。我們應該以開放的心態去理解和包容他人,不能一味地求全責備。就像李明一樣,雖然他的做法引起了爭議,但從他的初衷和最終的結果來看,是未可厚非的。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問題,不斷地反思和改進自己的觀點和行爲,這樣才能更好地推動事情的發展和進步。
未可厚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