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知二
成語拼音
- wén yī zhī èr
聞一知二成語解釋
- 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典故出處
- 《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的得意門生子貢口才很好,很有外交才能。齊國田常想進攻魯國,孔子派子貢前去遊說,子貢於是挑起齊國、吳國、晉國之間的矛盾,讓魯國免戰。孔子問子貢與顏回哪一個優秀一些,子貢說顏回聞一知十,自己只能聞一知二。
成語造句
- 他在學習方面非常有天賦,往往能夠通過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其他相關的內容,可謂是聞一知二。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孔子有一位得意弟子叫子貢。
子貢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有一次,孔子與子貢談論起顏回,孔子說顏回能聞一知十,對知識的領悟能力非常強。子貢聽後,雖然心中對顏回十分敬佩,但也不禁思考自己與顏回的差距。他深知自己在這方面或許不如顏回,但他也有着自己的優勢和努力方向。
隨着時間的推移,子貢在學業和爲人處世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有一日,衛國的一位大夫對子貢提出了一個問題,子貢經過一番思考後,不僅準確地回答了問題,還由此引申出了其他相關的道理和見解。這位大夫十分驚訝,感嘆道:“此人真乃聰慧,竟能如此舉一反三,聞一知二啊!”從此,子貢聞一知二的名聲便漸漸傳開了。
子貢在跟隨孔子學習的過程中,不僅努力鑽研學問,還積極參與各種社會實踐。他憑藉着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出色的口才,在諸侯國之間穿梭往來,爲魯國的外交事務做出了重要貢獻。在面對複雜的政治局勢和人際關係時,子貢總能憑藉着他從孔子那裏學到的知識和自己的思考,迅速地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恰當的應對。
有一次,魯國面臨着一場危機,子貢憑藉着他聞一知二的能力,巧妙地運用策略,成功地化解了危機,維護了魯國的利益和尊嚴。孔子看到子貢的成長和成就,也十分欣慰,他知道子貢雖然在領悟力上可能不如顏回那樣達到聞一知十的高度,但子貢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也在不斷提升自己,展現出了獨特的價值。
子貢的故事告訴我們,即使我們可能沒有天賦異稟到聞一知十,但只要我們努力學習、積極思考、善於舉一反三,也能夠在自己的領域取得出色的成績。就如同子貢一般,憑藉着聞一知二的能力,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屬於自己的光輝篇章。我們也應該以子貢爲榜樣,不斷挖掘自己的潛力,努力提升自己,爲實現自己的人生目標而不懈奮鬥。在人生的道路上,或許我們無法做到一步登天,但只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前行,終究能夠抵達成功的彼岸。
聞一知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