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斬後奏
成語拼音
- xiān zhǎn hòu zòu
先斬後奏成語解釋
- 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典故出處
- 《漢書·申屠嘉傳》:“吾悔不先斬錯乃請之。”顏師古注:“言先斬而後奏。”《新五代史·梁臣傳·朱珍》:“珍偏將張仁遇珍曰:‘ 軍中有犯令者,請先斬而後白。’”
成語典故
- 竇天章爲了換取上京趕考的路費,把女兒竇娥抵押給蔡婆婆做童養媳,10年後竇娥的丈夫去世,地痞張驢兒想霸佔竇娥,誣陷她毒死他的父親。竇娥被官府斷案不明斬殺。6年後深受皇帝信任有先斬後奏之權的竇天章爲女兒伸了冤。
成語造句
- 他做事總是這麼魯莽,經常先斬後奏,搞得大家措手不及。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位英勇而果斷的將軍名叫李猛。
當時國家邊境時常遭受外敵的侵擾,百姓生活不得安寧。李猛被朝廷派往邊境鎮守,他深知自己肩負着重大的責任。
有一次,敵軍突然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來勢洶洶。李猛手下的兵力與敵軍相比處於劣勢,但他毫不畏懼,迅速組織士兵進行抵抗。在激烈的戰鬥中,李猛發現了敵軍的一個致命弱點,如果能趁機發動奇襲,很有可能一舉擊潰敵軍。然而,按照當時的軍規,如此重大的軍事行動必須先上報朝廷,等待批准後才能執行。但如果這樣做,就會錯失戰機。
李猛在這關鍵時刻,展現出了非凡的決斷力。他當機立斷,決定先率領士兵發動奇襲,之後再向朝廷稟報。他對士兵們說:“如今形勢危急,爲了國家和百姓,我們必須冒險一試,先斬後奏!”士兵們被他的勇氣和決心所感染,紛紛跟隨他奮勇殺敵。
在李猛的帶領下,他們成功地實施了奇襲,打得敵軍措手不及,敵軍防線瞬間崩潰,最終取得了一場重大的勝利。這場勝利不僅保衛了邊境的安全,也讓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穩的生活。
事後,李猛向朝廷詳細稟報了此次行動的經過和原因。朝廷在瞭解了事情的原委後,對他的英勇和果斷給予了高度的讚揚和肯定,並沒有因爲他先斬後奏的行爲而責罰他。反而認爲他在關鍵時刻能夠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爲重,做出正確的決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將。
從此,李猛的名字威震四方,他的事蹟也被人們傳頌不衰。而“先斬後奏”這個成語,也因此流傳下來,用來形容某些情況下,爲了應對緊急情況或追求更好的結果,先採取行動,然後再向上級或相關方面稟報的行爲。這個成語提醒人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要有果斷的決策能力和擔當精神,但同時也要在事後進行妥善的說明和解釋,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和麻煩。
先斬後奏-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