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鞀建鐸
成語拼音
- xuán táo jiàn duó
懸鞀建鐸成語解釋
- 指聽取臣民意見。
典故出處
- 語出《淮南子·氾論訓》:“禹之時,以五音聽治,懸鐘鼓磬鐸,置鞀,以待四方之士。爲號曰:教寡人以道者擊鼓,諭寡人以義者擊鐘,告寡人以事者振鐸,語寡人以憂者擊磬,有獄訟者搖鞀。”
成語典故
- 大禹統治時期,他在住地附近設置鍾、鼓、磬、鐸、鞀五種樂器,並規定四方的賢人如何使用:傳道的人擊鼓,諭義的就敲鐘,告事的就振鐸,講憂慮的就敲磬,有冤獄的就搖鞀。於是大禹就憑聽這五種聲音而處理。
成語造句
- 古代的統治者通過懸鞀建鐸的方式來廣開言路,讓民衆能夠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意見和建議。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正處於動盪不安的時期。
當時的君王剛剛繼位,面對錯綜複雜的局勢,他決心要整頓朝綱,讓國家走向繁榮昌盛。他廣納賢才,希望能有智慧之士爲他出謀劃策。
在衆多臣子中,有一位大臣獨具慧眼,他向君王進言,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君王對他的建議十分重視,開始逐步實施這些舉措。
然而,改革的道路並非一帆風順。一些既得利益者對改革心懷不滿,暗中阻撓,使得改革進程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面對這種情況,君王陷入了沉思。這時,那位大臣再次站了出來,他對君王說:“陛下,如今我們正處於關鍵時期,不能因爲一些阻礙就放棄改革。我們需要廣開言路,讓百姓們都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這樣才能更好地瞭解民間疾苦,推動改革前進。”
君王聽後,深以爲然。於是,他下令在王宮前懸掛起鞀這種樂器,又設立了鐸,讓百姓們有冤情或者好的建議都可以通過敲擊這些樂器來傳達。
消息傳開後,百姓們紛紛前來,他們有的訴說着生活的艱辛,有的提出了對國家建設的寶貴建議。君王認真傾聽着每一個人的聲音,從中汲取有益的信息。
通過這種方式,君王瞭解到了許多真實的情況,他根據百姓的意見不斷調整改革措施,使得改革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國家也逐漸從動盪中走出來,開始呈現出一片繁榮的景象。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作爲統治者或者領導者,要善於傾聽民衆的聲音,不能閉目塞聽。只有廣開言路,才能更好地瞭解實際情況,做出正確的決策。正如《國語·周語》中所說:“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瞽獻曲,史獻書,師箴,瞍賦,矇誦,百工諫,庶人傳語,近臣盡規,親戚補察,瞽、史教誨,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懸鞀建鐸的舉措,正是體現了君王對民意的重視和尊重,也爲國家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只有真正做到以民爲本,傾聽民聲,才能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富強。
懸鞀建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