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興而來

成語拼音

chéng xīng ér lái

乘興而來成語解釋

乘:趁,因;興:興致,興趣。趁着興致來到,結果很掃興的回去。

典故出處

《晉書·王徽之傳》:“人問其故,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反,何心見安道邪?’”

成語典故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爲豪放不拘。雖說在朝做官,卻常常到處閒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  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今紹興),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着晶瑩耀眼的花朵,潔白可愛。王徽之推開窗戶,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裏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  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  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着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  王徽之催促着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  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爲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纔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着戴逵呢?”。

成語造句

今天天氣很好,他臨時決定出門遊玩,結果到了地方纔發現景區關門了,真是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成語故事

在東晉時期,有一位文人墨客名叫王徽之。王徽之才華橫溢,生性灑脫,他的行爲常常不拘小節,卻也充滿了獨特的魅力。 有一年冬天,王徽之居住在山陰。夜晚,外面下起了紛紛揚揚的大雪,整個世界都被裝點得銀裝素裹。王徽之在屋中閒坐,望着窗外那潔白的雪景,忽然心中涌起一股強烈的興致。他想起了自己的好友戴逵,戴逵是一位才華出衆的藝術家,住在剡縣。王徽之當下決定,要連夜乘船去拜訪戴逵。 他也不顧外面的嚴寒和大雪,立刻吩咐僕人準備船隻,就這樣踏上了前往剡縣的旅程。一路上,王徽之坐在船頭,欣賞着沿途被大雪覆蓋的美景,心中滿是歡喜和期待。 然而,經過一夜的艱苦航行,當船快要到達剡縣的時候,王徽之卻突然改變了主意。他對僕人說:“我們回去吧。”僕人十分不解,問道:“大人,我們歷經辛苦好不容易快到了,爲何突然要回去呢?”王徽之笑着回答道:“我本是乘一時之興而來,現在興致已盡,自然就回去了,何必一定要見到戴逵呢?” 就這樣,王徽之毫不猶豫地調轉船頭,又沿着原路返回。他的這一行爲讓很多人感到不解,但王徽之卻毫不在意他人的看法。他的這種率性而爲、隨心而動的舉動,正體現了他獨特的人生態度和對自由的追求。 王徽之乘興而來,盡興而返的故事,成爲了後世的一段佳話。這個故事也反映了在那個時代,一些文人雅士追求自由、不受拘束的精神風貌。他們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和規矩,只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生活和行動。就如同王徽之,他的行爲看似荒誕不羈,實則是對自我的一種真實表達。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王徽之這樣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詮釋着人生的意義,爲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品味和思考的故事。乘興而來的舉動,或許在旁人眼中難以理解,但對於王徽之來說,那是他內心真實情感的體現,是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的執着追求。而這種精神,也激勵着後人在面對生活時,能夠保持一份率真和灑脫,勇敢地追尋自己心中的那份興致和夢想。

乘興而來-成語圖片

乘興而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