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善如流
成語拼音
- cóng shàn rúliú
從善如流成語解釋
- 從:聽從;善:好的,正確的;如流:好象流水向下,形容迅速。形容能迅速地接受別人的好意見。
典故出處
- 《左傳·成公八年》:“君子曰:從善如流,宜哉。”
成語典故
- 鄭國是春秋時的小國。它爲了防禦楚國,和晉國簽訂了盟約。結盟的第二年,楚國即發兵進犯鄭國。晉軍有約在先,便派兵救援,路上與楚軍相遇,楚軍不戰而退。晉將趙同等人主張乘機攻佔楚國的蔡地。他們催請欒書元帥下令行動,但“中軍佐”知莊子不讓欒書元帥發兵,說:“楚軍已撤,鄭國轉危爲安,我們就不該進攻楚國。”欒書元帥覺得有理,毅然命令大軍撤回晉國。 對此,《左傳》稱讚欒書的舉動是“從善如流宜哉”!。
成語造句
- 他能夠聽取不同的意見和建議,在決策時總是能做到從善如流,因此他的事業發展得非常順利。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楚國是一個強大的諸侯國。楚國有一位令尹叫子文,他以公正無私、善於治理國家而聞名。
子文有一個侄子叫子玉,子玉很有才能,但也有一些缺點。有一次,子文推薦子玉擔任重要的軍事將領,去攻打陳國。很多大臣對此表示擔憂,他們認爲子玉雖然有才能,但性格過於剛愎自用,可能會導致失敗。
然而,子文卻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爲子玉能夠勝任。結果,子玉在攻打陳國的戰役中果然遭遇了挫折,楚國軍隊損失慘重。
面對這樣的結果,子文並沒有固執己見,而是認真反思自己的錯誤。他意識到自己過於看重子玉的才能,而忽略了他性格上的缺陷。於是,子文主動向楚成王請罪,承認自己的失誤。
楚成王看到子文能夠如此坦然地面對錯誤,並且勇於改正,非常欣慰。他沒有過分責備子文,而是鼓勵他繼續爲國家效力。
子文從這次事件中吸取教訓,在以後的決策中更加謹慎,也更加願意聽取他人的意見。他明白,一個人的智慧和見識是有限的,只有廣泛聽取各種不同的建議,才能做出更加明智的決策。
從那以後,子文在處理國家事務時,總是能夠虛心地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他不再固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而是能夠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調整策略。他的這種從善如流的態度,使得楚國的政治更加清明,國家也更加繁榮昌盛。
在歷史上,像子文這樣能夠從善如流的人還有很多。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善於納諫的皇帝。他廣開言路,虛心聽取大臣們的意見和建議,使得唐朝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繁榮局面。
從善如流這個成語,就是告訴我們要善於聽取他人的正確意見和建議,不要固執己見。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應該保持開放的心態,積極聽取他人的看法,不斷完善自己的觀點和行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更好的成績。正如古人所說:“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當我們能夠坦然地接受他人的批評和建議,並從中汲取有益的部分,我們就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走向成功的道路。
從善如流-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