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羊易牛

成語拼音

yǐ yáng yì niú

以羊易牛成語解釋

易:更換。用羊來替換牛。比喻用這個代替另一個。

典故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王坐於堂上,有牽牛而過堂下者。……曰:‘何可廢也,以羊易之。’”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孟子與齊宣王談論治國之道,齊宣王問孟子國君要有怎樣的仁德才能統治天下呢?孟子說要愛護人民才能天下無敵,於是孟子講他聽大臣說齊宣王以羊易牛去塗新鐘的故事,認爲齊宣王有慈悲心,足以統治天下了。

成語造句

他本想去市場買頭牛,結果最後卻用同樣的價錢以羊易牛,帶回了一隻羊。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梁惠王的君主。梁惠王統治着一個不算小的國家,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繁榮昌盛,子民安居樂業。 有一天,梁惠王正在朝堂上與大臣們商議國事,忽然聽到外面傳來一陣嘈雜的聲音。他派人去查看,回報說是有人在王宮外面的廣場上宰殺牛羊,準備祭祀。梁惠王心中一動,便帶着大臣們前去查看。 他們來到廣場,看到屠夫們正熟練地宰殺着牛羊。梁惠王看到一頭牛在屠夫的刀下瑟瑟發抖,眼中滿是恐懼和無助,它的淚水不停地流淌下來。梁惠王心中涌起一股憐憫之情,他對屠夫說:“這頭牛看起來如此可憐,你們不要殺它了,換一隻羊來代替它吧。” 大臣們對梁惠王的這個舉動感到十分不解,其中一個大臣便問道:“大王,您爲什麼要以羊易牛呢?牛和羊不都是牲畜嗎?”梁惠王回答道:“我看到這頭牛如此可憐,實在不忍心讓它就這樣被宰殺,所以才決定用羊來代替它。” 大臣們聽了梁惠王的話,都紛紛搖頭,認爲梁惠王這樣做只是婦人之仁。然而,梁惠王卻並不這麼認爲。他覺得自己的這個舉動是出於對生命的尊重和憐憫。 這件事情傳到了百姓中間,百姓們對梁惠王的做法也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爲梁惠王是一個善良的君主,他能夠同情弱小的生命;而有些人則認爲梁惠王是在作秀,只是爲了贏得百姓的好感。 然而,梁惠王並沒有在意百姓們的看法。他認爲自己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來喚起人們對生命的尊重和憐憫。 後來,有一位智者來到了梁惠王的國家。梁惠王便向他請教治國之道。智者聽了梁惠王講述以羊易牛的故事後,笑着對梁惠王說:“大王,您以羊易牛的舉動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卻蘊含着深刻的道理。您能夠對一頭牛產生憐憫之情,這說明您的心中有仁愛之心。而仁愛之心正是治國之本。一個君主只有心懷仁愛,才能夠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 梁惠王聽了智者的話,恍然大悟。他意識到自己的一個小小的舉動,竟然有着如此重要的意義。從那以後,梁惠王更加註重自己的言行舉止,他努力讓自己成爲一個心懷仁愛、關心百姓的君主。 在梁惠王的治理下,國家逐漸變得繁榮昌盛,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而以羊易牛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成爲了人們讚美那些心懷仁愛、善良之人的詞彙。它提醒着人們,即使是在最微小的事情上,也能夠體現出一個人的品質和道德。

以羊易牛-成語圖片

以羊易牛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