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成語拼音
- yǒu zé gǎi zhī,wú zé jiā miǎn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成語解釋
- 則:就;加:加以。對別人給自己指出的缺點錯誤,如果有,就改正,如果沒有,就用來勉勵自己。
典故出處
- 《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宋·朱熹《集註》:“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爲學之本矣。”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爲什麼進步那麼快。曾參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問自己:替別人辦事是否盡力?與朋友交往有沒有不誠實的地方?先生教的學生是否學好?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成語造句
- 我們對待他人的批評應該秉持這樣的態度,那就是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從而不斷提升自己。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年輕的官員叫李明。
李明初入仕途時,滿懷壯志與熱情,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大事業。他工作勤奮,積極處理各種事務。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在一些事情上逐漸顯露出了一些不足之處。
有一次,李明負責處理一項重要的政務,但由於他考慮不周全,導致出現了一些小失誤。他的上司發現後,並沒有嚴厲地斥責他,而是語重心長地對他說:“李明啊,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次的事情你要好好反思,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我們要不斷從自己的經歷中吸取教訓,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李明聽了上司的話,深受觸動,他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行爲和決策。
從那以後,李明更加謹慎地對待每一項工作。每當他完成一件事情後,都會仔細回顧整個過程,思考自己哪裏做得好,哪裏還可以改進。他也會虛心地向其他有經驗的官員請教,以彌補自己的不足。
在一次朝廷舉辦的重大活動中,李明負責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在籌備過程中,他的一位同僚善意地提醒他:“我覺得你在這個安排上可能存在一些小問題,你再仔細考慮考慮。”李明起初有些不以爲意,但很快他就想起了上司的那番話,於是他靜下心來,認真思考了同僚的建議。經過深入分析,他發現自己確實忽略了一些細節,如果不加以修正,可能會造成不良後果。於是,他立刻對方案進行了調整和完善。
就這樣,李明憑藉着這種不斷反思和改進的態度,逐漸在仕途上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他的能力和品德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讚揚。
多年後,李明已經成爲了朝廷中的一位重要官員。他時常會用自己的經歷來教導年輕的後輩們,告訴他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難免會犯錯,但重要的是要有勇於面對錯誤的態度和決心。記住‘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句話,不斷提升自己,才能走得更遠,爲國家和百姓做出更大的貢獻。”
而在這個國度裏,李明的故事也被廣泛傳頌,成爲了人們學習和借鑑的榜樣。“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句話也深深印在了人們的心中,激勵着大家在追求進步和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