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無實
成語拼音
- yǒu míng wú shí
有名無實成語解釋
- 光有空名,實際上並不是那樣。
典故出處
- 《莊子·則陽》:“有名有實,是物之居;無名無實,在物之虛。”《國語·晉語八》:“吾有卿之名而無其實。無以從二三子,吾是以憂,子賀我何故?”
成語典故
- 出處《國語,晉語八》一天,晉國的大夫叔向去拜訪老朋友韓宣子。韓宣子是當時晉國的六卿之一,職位很高。但他見了叔向,不住地唉聲嘆氣,說自己很窮。不料叔向聽他這樣說,便站起身拱手向他祝賀。韓宣子不解地問道:“我是有卿的名,而沒有卿的實際,無法跟大夫們相比。我正爲此犯愁。你爲什麼要祝賀我呢?”叔向正色道:“我就是因爲你貧窮纔來道賀的呀!窮,不一定是壞事;你只要回憶一下弈武子三代的遭遇,就可以知道了!“叔向知道韓宣子很清楚奕武子三代的不同遭遇,所以特地提起了這件事。最後他又說:“我看你像弈武子一樣貧困,就想到您已經有了他那樣的德行,所以才表示祝賀。不然,我只會擔心,哪會再向您表示祝賀呢?”韓宣子聽了叔向的話,頓時愁雲消散,向叔向行禮說:“多謝您對我的指教,要不我連自己將走向滅亡也不知道呢。”。
成語造句
- 他雖然擔任着那個重要職位,但實際上只是有名無實,並沒有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承君位,設計陷害了太子申生,申生被迫自殺。晉獻公的另外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爲了躲避禍亂,紛紛出逃。
重耳在外流亡多年,歷經艱難險阻。他曾餓到向村民討飯,也曾受到過許多諸侯的冷遇和輕視。但他始終沒有放棄,一直心懷復國的志向。
在重耳流亡到衛國時,衛國國君對他很不禮貌,甚至沒有給予他應有的接待和幫助。重耳一行只能繼續前行,來到了齊國。齊桓公熱情地接待了他們,並把宗室之女嫁給了重耳。重耳在齊國過上了一段相對安穩的生活,他漸漸沉迷於這種安逸之中,甚至有了不再奔波復國的念頭。
他的隨從們卻深知,這種表面的安逸只是有名無實。雖然他們在齊國暫時有了容身之所,但重耳的身份和使命不能被遺忘。如果一直這樣下去,重耳將永遠無法實現自己的抱負,晉國也將陷入混亂。
於是,重耳的隨從們商量着如何喚醒重耳。他們設計將重耳灌醉,然後悄悄地帶着他離開了齊國。重耳酒醒後,雖然一開始很生氣,但在隨從們的勸說下,他也意識到自己不能安於現狀,必須繼續奮鬥。
重耳又開始了漫長的流亡之旅,最終在秦國的幫助下回到晉國,登上了君位,成爲了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他勵精圖治,使晉國逐漸強大起來。
從重耳的經歷可以看出,有名無實的安逸並不能帶來真正的成功和幸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不能被表面的東西所迷惑,而要追求真正有價值和意義的目標。只有不斷努力,克服困難,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收穫真正的成就。就像重耳一樣,雖然曾在齊國享受了一時的安逸,但如果他一直沉迷其中,那麼他最終也只是一個徒有其名而無其實的流亡公子,而不是被後世傳頌的晉文公。我們應該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虛假的表象所矇蔽,勇敢地去追求屬於自己的真正的未來。
有名無實-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