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則不達
成語拼音
- yù sù zé bù dá
欲速則不達成語解釋
- 速:快;達:達到。指過於性急圖快,反而不能達到目的。
典故出處
- 《論語·子路》:“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在年輕時當過趕馬的車伕,從御術中的“起乘轉合”中悟出許多人生道理,如“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他在周遊列國的途中給弟子們講述這些道理,子路笑他政治上到處碰壁,他用欲速則不達來推諉。
成語造句
- 做事情不能一味求快,否則就可能出現欲速則不達的情況,導致最終的結果不盡如人意。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衛國。衛國有一位急於求成的君王,他一心想要快速地讓國家變得強大和繁榮。
這位君王常常不顧大臣們的勸阻,頻繁地頒佈各種政令,試圖在短時間內看到顯著的成效。有一次,他決定要大規模地修建宮殿和城池,以彰顯國家的實力。
大臣們紛紛進諫,說這樣的工程過於浩大,應該循序漸進地進行,否則可能會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甚至引發社會動盪。然而,君王卻不以爲然,他堅信只要加快速度,就能儘快完成這些偉大的工程。
於是,他不斷地催促工匠們日夜趕工,並且嚴厲地懲罰那些工作進度緩慢的人。百姓們被徵調來參與建設,他們不堪重負,怨聲載道。由於過度勞累和嚴苛的管理,許多工匠和百姓都病倒了,工程的進度反而因此受到了影響。
與此同時,國家的其他方面也因爲君王的急於求成而出現了問題。農業生產因爲大量勞動力被抽調而受到影響,糧食產量下降;商業也因爲社會的不穩定而變得蕭條。
這個時候,一位智慧的老臣再次向君王進言,引用了先人的經驗和教訓,他說:“陛下,欲速則不達啊。就如同種植莊稼,需要按照時節和規律,精心耕耘,不能急於求成,否則反而會顆粒無收。治國亦是如此,不能只追求速度,而忽視了根本和長遠的利益。”
君王聽了老臣的話,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意識到自己的急躁和魯莽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於是,他放緩了工程的進度,減輕了百姓的負擔,開始注重國家的全面發展和穩定。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和努力,衛國逐漸走上了正軌。農業恢復了生機,商業也重新繁榮起來,國家的實力也在穩步提升。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和實際情況。就像古人所說的“欲速則不達”,急於求成往往會導致事與願違的結果。我們應該尊重事物發展的規律,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努力,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我們的目標,取得長久的成功。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我們應當以史爲鑑,避免重蹈覆轍。
欲速則不達-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