睚眥必報
成語拼音
- yá zì bì bào
睚眥必報成語解釋
- 睚眥:發怒時瞪眼睛,借指極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樣極小的怨仇也要報復。比喻心胸極狹窄。
典故出處
- 《史記·範睢蔡澤列傳》:“一飯之德必償,睚眥之怨必報。”
成語典故
- 范雎隨魏國中大夫須賈出使齊國,須賈懷疑他通齊,回國後報告魏相魏齊。范雎含冤被打傷,改名張祿逃到秦國當上宰相。須賈出使秦國,范雎扮作窮人去見他。須賈見狀就送他一件綈袍,發現他是秦相時嚇得一再謝罪。范雎說對魏齊要睚眥必報。
成語造句
- 他這個人很小氣,哪怕別人只是無意的冒犯,他也會睚眥必報。
成語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范雎的人。他原本是魏國的一個小官員,卻因爲才華出衆而遭到了丞相魏齊的嫉妒和迫害。
范雎在魏國遭受了種種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打得幾乎喪命。但他幸運地逃過一劫,輾轉來到了秦國。在秦國,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謀略,得到了秦昭襄王的賞識和重用,最終成爲了秦國的丞相。
隨着時間的推移,范雎在秦國的權勢越來越大。而此時,魏國感受到了秦國的威脅,便派使者前來求和。范雎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的仇恨被重新點燃。他想起了當年在魏國所遭受的屈辱和迫害,尤其是魏齊對他的種種惡行。
於是,范雎決定利用這個機會向魏齊復仇。他對秦昭襄王說:“大王,魏國的使者前來求和,這是一個好機會。但是,魏國的丞相魏齊曾經對我百般迫害,我希望大王能夠爲我做主,讓魏齊受到應有的懲罰。”秦昭襄王聽了范雎的話,立刻答應了他的請求。
秦國向魏國施壓,要求魏國交出魏齊。魏齊得知此事後,驚恐萬分,四處逃竄。他先逃到了趙國,但趙國迫於秦國的壓力,不敢收留他。最後,走投無路的魏齊在絕望中自殺了。
范雎終於報了當年的一箭之仇,但他的行爲也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議。人們認爲他心胸狹隘,睚眥必報,爲了一點私人恩怨而不惜動用國家的力量。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范雎的遭遇也確實令人同情,他在魏國所遭受的苦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范雎這樣睚眥必報的人並不少見。他們或許因爲曾經受到過傷害,所以在有能力之後便會毫不猶豫地進行報復。然而,這種行爲往往會帶來更多的矛盾和衝突,甚至可能引發戰爭。睚眥必報雖然能夠讓人在一時之間獲得心理上的滿足,但從長遠來看,卻不利於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我們應該從這個故事中吸取教訓,學會寬容和大度。當我們受到傷害時,不要一味地想着報復,而是要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努力化解矛盾。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建立一個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仇恨和報復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在生活中,我們要以善良和寬容的心去對待他人,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爭執和衝突。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更加幸福和美滿。
睚眥必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