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淮爲枳

成語拼音

yú huái wéi zhǐ

逾淮爲枳成語解釋

逾:越過;枳:枸橘。指橘樹過了淮河就變成了枳樹。比喻事物的狀況隨環境而改變

典故出處

《晏子春秋·雜下》:“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爲橘,生於淮北則爲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奉命出使楚國,楚王見他矮小就嘲笑他,抓一個小偷說是齊國人。晏嬰回答說:“人們都知道橘樹逾淮爲枳,齊國人到楚國來成爲小偷,環境改變而已。”巧妙地應對楚王。楚王刮目相看,改用高規格接待他。

成語造句

南方的橘樹移植到淮河以北就會變成枳樹,這正是逾淮爲枳現象的體現。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晏子奉命出使楚國。晏子身材矮小,其貌不揚,但他以出衆的智慧和口才聞名於各國。 當晏子來到楚國時,楚王想羞辱他一番,以此來顯示楚國的威風。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便讓人在城門旁邊特意開了一個小門,讓晏子從這個小門進入。晏子站在門口,並沒有急着進去,而是不卑不亢地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迎接的官員無奈,只好改請晏子從大門進入。 晏子拜見楚王,楚王故意問晏子:“齊國難道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出使楚國呢?”晏子回答道:“齊國都城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下雨一樣,人挨着人,肩並着肩,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楚王又問:“既然這樣,那爲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呢?”晏子笑了笑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賢明的國家,無能的人就派遣他出使無能的國家,我最無能,所以就只好出使楚國了。”楚王聽後,一時語塞,但他仍不甘心。 一次,楚王宴請晏子,正喝得高興的時候,兩個小吏綁着一個人來到楚王面前。楚王問:“綁着的人是幹什麼的?”小吏回答說:“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楚王看着晏子說:“齊國人本來就善於偷竊嗎?”晏子離開座位,鄭重地回答說:“我聽說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就變成枳樹,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卻不同。爲什麼會這樣呢?是因爲水土不一樣啊。現在這個齊國人在齊國不偷東西,到了楚國就偷東西,難道不是楚國的水土使他變成這樣的嗎?”楚王聽後,羞愧難當,只好尷尬地笑着說:“聖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討沒趣了。” 晏子憑藉自己的智慧和口才,成功地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自己的聲譽,讓楚王見識到了齊國的厲害。而“逾淮爲枳”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它提醒人們環境對人的影響至關重要,一個人在不同的環境中可能會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同時也告誡人們不能片面地根據一個人的出身或地域來評判其品質和能力,而應該全面、客觀地去了解和認識。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成語故事一直被人們傳頌着,成爲了一個經典的案例,讓後人從中汲取智慧和教訓。

逾淮爲枳-成語圖片

逾淮爲枳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