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持

成語拼音

yù bàng xiāng chí

鷸蚌相持成語解釋

《戰國策·燕策二》記載:蚌張開殼曬太陽,鷸去啄它,嘴被蚌殼夾住,兩方都不相讓。漁翁來後把兩個都捉住。比喻雙方爭執兩敗俱傷,便宜第三者。

典故出處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二折:“權待他鷸蚌相持俱斃日,也等咱漁人含笑再中興。”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趙國準備攻打燕國,燕王派蘇代去趙國遊說趙王不要戰爭,講述一隻河蚌在岸上夾住一隻鷸鳥的長嘴,雙方爭執不讓,最後被一個漁翁輕易擒住。如果燕趙發生戰爭,秦國就像漁翁那樣輕易吞併燕趙。趙王只好放棄戰爭的打算。

成語造句

一隻鷸和一隻蚌在沙灘上爭鬥,互不相讓,結果被漁人一起抓走,真是鷸蚌相持,漁人得利。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片廣袤的湖泊,這裏生活着各種各樣的生物。 一天,一隻鷸鳥在湖邊尋找食物。它有着細長的嘴,善於捕捉水中的貝類。不一會兒,它就發現了一隻蚌正張着殼在曬太陽。鷸鳥心想這可是一頓美味的大餐,於是它迅速地向蚌撲了過去。 蚌察覺到了危險,急忙合上殼,緊緊地夾住了鷸鳥的嘴。鷸鳥掙扎了幾下,發現無法掙脫,便和蚌僵持在了那裏。 鷸鳥生氣地對蚌說:“你趕快放開我,不然你也沒有好下場!”蚌也不甘示弱地迴應道:“哼,是你先攻擊我的,我絕對不會輕易放開。”它們就這樣互不相讓,誰也不肯先讓步。 就在它們相持不下的時候,一個漁夫路過此地。他看到鷸蚌如此僵持的奇特景象,心中大喜,他想到了那句“兩虎相鬥,必有一傷”,而眼前這鷸蚌相爭,不正是自己得利的好機會嗎。漁夫輕而易舉地將鷸鳥和蚌一起抓住了,放進了自己的魚簍裏。 在魚簍中,鷸鳥和蚌都懊悔不已。鷸鳥說:“都怪我太貪心了,如果我不貪圖你這一口食物,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蚌也嘆氣說:“我也有錯,如果我當時能稍微忍耐一下,不與你僵持,也不會被一起抓走了。” 這個故事就像歷史上許多因爭鬥而兩敗俱傷的例子一樣。比如在戰國時期,秦國和趙國爲了爭奪上黨之地,展開了長平之戰。雙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資源,互不相讓,結果導致了巨大的傷亡和損失,最終秦國雖然取得了勝利,但也是慘勝。而其他諸侯國則趁機發展壯大。這就如同鷸蚌相持,讓第三方漁人得利。 在生活中,我們也應該從這個成語故事中吸取教訓。當我們遇到矛盾和衝突時,不要一味地固執己見,非要爭個你死我活。有時候,適當的退讓和妥協反而能夠避免更大的損失和傷害。我們要學會以和爲貴,相互理解和包容,共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不是像鷸蚌那樣,因爲一時的意氣用事而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複雜的人際關係和社會環境中更好地生存和發展。

鷸蚌相持-成語圖片

鷸蚌相持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