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志成城
成語拼音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衆志成城成語解釋
- 萬衆一心,象堅固的城牆一樣不可摧毀。比喻團結一致,力量無比強大。
典故出處
- 《國語·周語下》:“衆心成城,衆口鑠金。”
成語典故
- 東周的第十二代天子周景王姬貴,在他在位的第二十一年(公元前524年)和二十三年(公元前522年)時,做了兩件不得民心的事情:一件是鑄大錢,一件是鑄大鐘。大錢就是幣值高的錢。景王試圖以鑄行大錢的方式來收繳民間的小錢。大鐘即編鐘。景王準備鑄造兩組巨型編鐘,一組是無射(讀yì),一組是大林。他打算把這兩組編鐘上下懸掛在一起配合着演奏。 景王身邊的大臣單穆公對此很擔憂,極力加以勸阻。他認爲鑄大錢不利於流通,是“絕民用以實王府”,是對平民百姓的殘酷掠奪;而鑄大鐘更是勞民傷財,既得不到悅耳的美的享受(鍾過大耳朵承受不了),又加重了百姓的負擔。所以這樣做將會使百姓離心,國家危險。但景王聽不進去。 司樂大夫伶州鳩也勸阻說,編鐘的聲律強調和諧,如果百姓怨恨,那就沒有和諧了。他引用民諺“衆心成城,衆口鑠金”來表明自己的觀點:老百姓共同喜歡的東西,很少不實現的;而他們共同厭惡的東西,也很少不廢滅的。但景王還是不聽。三年間,既鑄了大錢,也造了大鐘。結果是,景王在第二年就死於心疾,周王朝也隨即爆發了長達五年之久的內亂。
成語造句
- 在面對巨大的困難時,大家齊心協力,每個人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最終成功克服了困難,這正體現了衆志成城的力量。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面臨着巨大的危機。這個國家的邊境時常受到外敵的侵擾,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當時,國家的君主深知必須要團結全國人民的力量,才能抵禦外敵,保衛國家。於是,他召集了全國的臣民,向他們講述了國家所面臨的嚴峻形勢。他慷慨激昂地說道:“如今我們的國家正處於危難之際,只有我們齊心協力,共同對抗敵人,才能守護我們的家園和親人。”
臣民們聽了君主的話,紛紛響應。無論是強壯的男子,還是老弱婦孺,都決心爲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士兵們日夜操練,加強軍事訓練,準備迎敵;百姓們則積極籌備物資,爲前線提供支援。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敵人來勢洶洶,軍隊的防線一度面臨崩潰的危險。但就在這關鍵時刻,城中的百姓們自發地組織起來,他們拿着簡陋的武器,衝向戰場,與士兵們並肩作戰。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保衛自己的國家。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敵人的進攻被一次次擊退。士兵們看到百姓們如此勇敢和堅定,也備受鼓舞,戰鬥力愈發強大。經過長時間的艱苦戰鬥,這個國家終於成功地擊退了外敵,取得了勝利。
這場勝利來之不易,它是全國人民衆志成城的結果。從那以後,這個國家更加團結,人民之間的凝聚力也更強了。他們深知,只有團結一心,才能克服任何困難和挑戰。
正如《國語·周語下》中所說:“衆心成城,衆口鑠金。”在面對困難和危機時,只要人們能夠團結一致,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就沒有什麼是無法戰勝的。這個國家的故事也成爲了後世的典範,提醒着人們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這樣的例子。無論是古代的民族抗爭,還是現代的國家建設,衆志成城的精神都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它讓人們在困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前進,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奇蹟。讓我們銘記衆志成城的力量,在生活中團結協作,爲實現自己的目標和理想而努力奮鬥。
衆志成城-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