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壁上觀
成語拼音
- zuò bì shàng guān
作壁上觀成語解釋
- 壁:壁壘。原指雙方交戰,自己站在壁壘上旁觀。後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動手幫助。
典故出處
- 《史記·項羽本紀》:“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
成語典故
- 秦朝末年,大將章邯領兵攻打趙國,趙軍大敗,逃到鉅鹿死守,等待救援,各路反秦大軍按兵不動。只有項羽率軍把秦軍包圍,項羽力能扛鼎,衝入敵陣,斬殺敵將蘇角,大敗秦軍。鉅鹿之戰,消滅秦軍主力,原來作壁上觀的人紛紛投靠。
成語造句
- 在班級的討論活動中,小明總是作壁上觀,從不積極參與發表自己的觀點。
成語故事
-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方勢力紛紛崛起。其中,項羽和劉邦逐漸成爲兩股最爲強大的力量。
當時,秦軍圍困趙國於鉅鹿,趙王心急如焚,趕忙向各路諸侯求救。項羽率領楚軍前往救援。而其他諸侯軍隊雖然也都抵達了鉅鹿附近,但都畏懼秦軍的強大,只是在營壘中觀望,不敢輕易出戰。
項羽深知此戰的關鍵,他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率領楚軍奮勇殺敵。戰場上,楚軍士兵們個個勇猛無比,以一當十,與秦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而那些作壁上觀的諸侯軍隊,看到楚軍如此英勇,秦軍漸漸處於下風,心中既震驚又佩服。
在項羽的帶領下,楚軍最終大敗秦軍,解了鉅鹿之圍。這場戰役之後,項羽的威名遠揚,那些作壁上觀的諸侯們對他更是敬畏有加。他們紛紛來到項羽的營帳,表示願意聽從他的指揮。
在《史記·項羽本紀》中就詳細記載了這段歷史:“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作壁上觀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用來形容那些置身事外,在一旁觀看,不給予幫助的人。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場景屢見不鮮。許多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選擇了袖手旁觀,不願意承擔風險和責任。然而,真正的勇者和領導者,就如同項羽一般,敢於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動去改變局勢,爲他人樹立榜樣。而那些作壁上觀的人,雖然可能暫時避免了危險,但也錯失了展現自己、成就一番事業的機會。我們應當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汲取教訓,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有勇氣去參與、去行動,而不是僅僅做一個旁觀者。
作壁上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