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士解腕
成語拼音
- zhuàng shì jiě wàn
壯士解腕成語解釋
- 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典故出處
- 《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魏國徵西大將軍陳泰率軍進攻蜀國,蜀將姜維率軍還擊到魏國邊境,準備攻佔狄道。陳泰與鄧艾匯合,鄧艾勸陳泰要像壯士斷腕那樣放棄狄道以求自保。陳泰說服鄧艾,毅然率軍進入高城嶺,奇蹟般地給狄道解圍。
成語造句
- 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他能夠當機立斷,果斷採取行動,猶如壯士解腕般捨棄局部利益以保全整體。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英雄豪傑面臨艱難抉擇時展現出非凡的勇氣和決斷力。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李同的人。當時趙國正遭受秦國的猛烈進攻,秦軍勢如破竹,趙國危在旦夕。李同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士兵,但他心懷國家和百姓。在一次戰鬥中,趙國軍隊陷入了絕境,補給匱乏,士氣低落。李同深知,如果繼續這樣下去,趙國必將淪陷。
在這關鍵時刻,李同挺身而出,向將領進言,必須要採取果斷的行動來扭轉局勢。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那就是組織一支敢死隊,突襲秦軍的薄弱環節,爲大部隊爭取喘息和反擊的機會。然而,這個計劃充滿了巨大的風險,參與其中的人很可能有去無回。
許多人都猶豫不決,畢竟這意味着要將自己的生命置於極度危險之中。但李同沒有絲毫退縮,他毅然決然地決定加入敢死隊。他對衆人說:“如今國家危亡之際,我們必須要有壯士解腕的決心和勇氣。爲了國家的生存和百姓的安寧,個人的安危又算得了什麼!”他的話語激勵了許多人,最終一支敢死隊組建起來。
敢死隊在李同的帶領下,趁着夜色對秦軍發動了突然襲擊。他們奮勇殺敵,不顧一切地衝向秦軍。秦軍被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措手不及,陣腳大亂。趙國的大部隊抓住這個機會,發起了反攻。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趙國軍隊成功地擊退了秦軍,暫時緩解了危機。
而李同和他帶領的敢死隊成員,大多都壯烈犧牲。但他們的英勇行爲和壯士解腕的精神,成爲了趙國人民心中永遠的驕傲。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爲國家贏得了轉機,他們的事蹟被後人傳頌不衰。在歷史的記載中,李同的名字永遠閃耀着光芒,成爲了人們敬仰的英雄。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絕境和艱難抉擇時,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爲了更大的利益,不惜捨棄局部,勇敢地去拼搏和奮鬥。只有這樣,才能在困境中尋找到希望的曙光,創造出奇蹟。
壯士解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