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辭寶
成語拼音
- zǐ hǎn cí bǎo
子罕辭寶成語解釋
- 比喻拒絕接受別人的珍貴物品
典故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15年》:“宋人得玉,獻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獻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宋國有人在開鑿石料時發現一塊寶玉,請人鑑定是寶石,就擡到都城獻給大臣子罕,子罕說如果給我,我們都失去了寶,我以不貪爲寶。於是命人打磨寶玉到市場上賣掉,把錢交給宋人,派人護送他回家。
成語造句
- 面對他人送來的貴重寶物,他像子罕一樣毫不猶豫地辭寶,展現出了高尚的品德和廉潔的操守。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叫子罕的宋國賢臣。
當時,有一個宋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他心想如此珍貴的寶物定要獻給一個德高望重之人。他左思右想,覺得宋國的子罕最爲合適,於是帶着美玉興沖沖地去見子罕。
子罕正在處理政務,這人便恭敬地呈上美玉,說道:“大人,這是一塊世間罕見的美玉,小人特意前來獻給您。”子罕看了看美玉,又看了看獻玉之人,然後微笑着搖了搖頭,說:“我不能接受你的禮物。”那人十分不解,忙問:“大人,這可是難得的寶貝啊,您爲何不接受呢?”
子罕緩緩說道:“你把這塊玉當作寶貝,而我則把不貪財當作寶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那我們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貝,這樣對我們都不好。”那人聽後,深受觸動,但還是有些不甘心,繼續勸說子罕收下。
子罕正色道:“從前,宋國的賢臣子罕就曾說過,‘我以不貪爲寶,爾以玉爲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我自然是要遵循先賢的教誨。而且,如果我接受了你的美玉,人們就會認爲我是一個貪財之人,這會影響我的聲譽和品德。我不能因爲一塊美玉而放棄我的原則和操守。”
獻玉之人聽了子罕這番話,終於明白了子罕的高尚品德和堅定信念,他滿懷敬佩地離開了。
子罕辭寶的故事就這樣流傳了下來,他的廉潔和正直成爲了宋國人民的楷模,也爲後世所傳頌。在歷史的長河中,無數的人都以子罕爲榜樣,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不爲錢財和利益所動搖。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明白,真正的財富不是物質上的珍寶,而是內心的品德和操守。只有保持廉潔奉公,才能贏得人們的尊重和敬仰,才能在歷史的舞臺上留下光輝的足跡。正如子罕一樣,他以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不貪爲寶”的深刻內涵,成爲了千古流傳的佳話。
子罕辭寶-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