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虛烏有

成語拼音

zǐ xū wū yǒu

子虛烏有成語解釋

子虛:並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典故出處

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於齊,王悉發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成語典故

西漢時期,司馬相如寫的《子虛賦》深得漢武帝的喜愛。《子虛賦》講楚王派子虛去訪問齊王。齊王率全國遊獵能手陪同子虛外出打獵。子虛竭力向陪同的烏有先生吹噓楚王的遊獵盛況,故意貶低齊王。烏有先生立即替齊王辯駁,向子虛發難。

成語造句

關於他貪污的傳聞純粹是子虛烏有,這都是別有用心的人編造出來的謠言。

成語故事

在西漢時期,有一位才華橫溢的文人叫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最初憑藉一篇《子虛賦》而聲名鵲起。這篇賦中描繪了一個虛構的齊王出獵的盛大場面,其中充滿了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想象。 當時的漢武帝劉徹偶然間讀到了《子虛賦》,對其大爲讚賞,以爲是古人之作。後來,當他得知這是司馬相如所寫時,立刻召見了司馬相如。司馬相如便向漢武帝詳細闡述了這篇賦的創作背景和意圖。 漢武帝聽後,對司馬相如的才華更是欽佩不已。有一次,漢武帝問司馬相如:“你在《子虛賦》中所描述的場景固然精彩,但那畢竟是虛構的。那你能否根據真實的情況再創作一篇呢?”司馬相如欣然應允。 於是,司馬相如經過一番精心構思,又創作了一篇《上林賦》。在這篇賦中,他將漢武帝的上林苑描繪得美輪美奐,其奢華和宏大程度令人驚歎。然而,其中一些場景和描述其實在現實中並不存在,是司馬相如憑藉自己的想象力和文學才華創造出來的。 隨着時間的推移,司馬相如的這兩篇賦廣爲流傳,“子虛烏有”這個成語也由此誕生。它用來形容那些虛構的、不真實的事物或情況。就如同司馬相如在賦中所描繪的一些場景,雖然精彩絕倫,但在現實生活中卻找不到對應的實際存在。 在歷史的長河中,“子虛烏有”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人們用它來提醒自己不要輕易相信那些沒有根據的傳聞或虛假的表象,要保持理性和判斷力。在面對各種信息時,要善於分辨真僞,不被那些虛構的、不切實際的東西所迷惑。同時,它也告誡人們在創作和表達時,要注意真實性和合理性,不能過分誇大或虛構事實,以免誤導他人。 司馬相如以其卓越的文學才華,通過《子虛賦》和《上林賦》爲我們留下了“子虛烏有”這個經典的成語。它不僅是漢語言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對人們思維和行爲的一種深刻啓示。讓我們在生活中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世界,明辨是非,以更加理性和智慧的方式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現象和挑戰。

子虛烏有-成語圖片

子虛烏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