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不慮夕
成語拼音
- zhāo bù lǜ xī
朝不慮夕成語解釋
- 早晨不能知道晚上會變成什麼樣子或發生什麼情況。形容形勢危急,難以預料。
典故出處
- 晉·李密《陳情表》:“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成語典故
- 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尊重老人。他想啓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李密爲郎中。李密不願出來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說自己與祖母相依爲命,祖母的日子朝不保夕了,待伺候祖母后再出來做官。
成語造句
- 他過着窮困潦倒的生活,常常吃了上頓沒下頓,真可謂是朝不慮夕。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有這樣一個動盪的時期。
那時,國家戰亂頻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在一個邊陲小鎮上,住着一位名叫李明的老人。他年事已高,卻經歷着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
由於常年的戰火,田地荒蕪,糧食匱乏。李明每天都要爲了生計而奔波,卻常常是一無所獲。他的日子過得朝不保夕,不知道明天是否還能有一口飯喫。
一天,敵軍突然來襲,小鎮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人們紛紛收拾細軟,準備逃離這個危險之地。李明看着自己簡陋的家,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哀。他沒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可以帶走,唯一牽掛的就是自己能否活下去。
在逃亡的過程中,李明遇到了許多和他一樣苦難的人。他們相互扶持,一起尋找着生存的希望。然而,困難重重,飢餓、疾病不斷地折磨着他們。
有一次,他們在山林中迷失了方向,連續幾天都沒有找到食物。大家都餓得奄奄一息,李明也覺得自己可能撐不下去了。就在他們幾乎絕望的時候,幸運地發現了一處隱藏的果樹林。大家欣喜若狂,拼命地採摘果實,暫時緩解了飢餓。
可是,這樣的好運並沒有持續太久。他們又遭遇了惡劣的天氣,暴雨傾盆而下,讓他們無處可躲。李明在雨中瑟瑟發抖,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恐懼。他不知道這樣的日子何時纔是盡頭,每天都過着朝不慮夕的生活。
但是,李明並沒有放棄。他憑藉着頑強的毅力和對生命的渴望,繼續艱難地前行。終於,戰爭結束了,國家逐漸恢復了平靜。李明也在經歷了無數磨難後,迎來了相對安穩的生活。
這段朝不慮夕的日子,讓李明深刻地體會到了和平的珍貴和生活的不易。他常常對後人講述自己的經歷,希望他們能夠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努力創造更美好的未來。而這段歷史,也成爲了人們銘記戰爭殘酷、珍惜和平的生動教材。
朝不慮夕-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