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聞道,夕死可矣

成語拼音

zhāo wén dào,xī sǐ kě yǐ

朝聞道,夕死可矣成語解釋

早晨聞道,晚上死去。形容對真理或某種信仰追求的迫切。

典故出處

《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政壇受排擠後,帶領弟子們周遊列國,經歷衛、鄭、陳、晉等地碰壁後,在蔡國閒居,孔子與弟子們談起自己的經歷,說他從30歲開始立志弘道,經歷不惑之年以致現在,感慨自己“朝聞道,夕死可矣”,但是還是要將仁政推銷出去。

成語造句

人生在世,應追求真理,若能真正領悟大道,便可謂朝聞道,夕死可矣。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李明對知識和真理有着無比的渴望和執着。 他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人們常常迷失在慾望和紛爭之中。但李明卻與衆不同,他一心想要追尋真正的道,那個能讓他內心獲得安寧和指引的真理。 爲了尋找道,李明踏上了漫長的旅程。他遊歷四方,拜訪各地的智者和學者,與他們探討哲學、道德和人生的意義。一路上,他歷經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但他從未放棄。 在一次旅途中,李明遇到了一位隱居山林的高人。這位高人見李明求道之心如此堅定,便決定傳授他一些自己的感悟和見解。李明如飢似渴地聆聽着,彷彿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絲曙光。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對道的理解越來越深刻。他開始明白,道不僅僅是一些高深的理論和知識,更是一種內心的覺悟和對生活的態度。 然而,就在李明以爲自己快要接近道的時候,他遇到了一個巨大的挑戰。當時,他所在的地方發生了一場嚴重的衝突,人們爲了各自的利益而爭鬥不休。李明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他不知道該如何在這樣的混亂中堅守自己的道。 就在他感到迷茫和困惑的時候,他想起了那位高人曾經對他說過的話:“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如同醍醐灌頂般讓他豁然開朗。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因爲眼前的困難和危險就放棄對道的追求。 於是,李明毅然決然地投身到了這場衝突之中,他試圖用自己所學到的道理去說服人們,讓他們放下爭鬥,共同尋求和平與和諧。他不辭辛勞地奔波於各方之間,不斷地傳播着自己的理念。 最終,在李明的努力下,人們逐漸被他的真誠和智慧所打動,衝突慢慢地平息了下來。而李明也在這個過程中,真正地領悟到了道的真諦。 儘管他知道,未來的道路依然充滿了未知和挑戰,但他已經不再害怕。因爲他明白,只要自己堅守內心的道,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能夠找到前進的方向。 從那以後,李明成爲了一個備受尊敬的人。他的故事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激勵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心中的道。而“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也成爲了人們在追求真理和理想道路上的座右銘,提醒着他們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執着的精神。

朝聞道,夕死可矣-成語圖片

朝聞道,夕死可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