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秦暮楚

成語拼音

zhāo qín mù chǔ

朝秦暮楚成語解釋

戰國時期,秦楚兩個諸侯大國相互對立,經常作戰。有的諸侯小國爲了自身的利益與安全,時而傾向秦,時而傾向楚。比喻人反覆無常。

典故出處

宋·晁補之《雞肋集·北渚亭賦》:“託生理於四方,固朝秦而暮楚。”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戰國七雄齊、楚、燕、韓、趙、魏、秦內部之間的鬥爭十分激烈。七國中秦、楚勢力強大,魏、韓、趙、燕、齊等國爲了自身的利益,遊離在這兩國之間,時而靠近秦國,時而靠近楚國,一班政治說客奔走在這些諸侯國之間。

成語造句

他在事業上總是猶豫不決,一會兒想做這個,一會兒又想做那個,簡直是朝秦暮楚,最終一事無成。

成語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名叫張儀的人,他憑藉着自己的智謀和口才在各國之間周旋。 當時,有一個地處要衝的小國,它的地理位置十分關鍵,常常成爲秦國和楚國爭奪的對象。這個小國的統治者爲了自身的利益,在秦國和楚國之間搖擺不定,時而倒向秦國,與秦國結盟;時而又投向楚國,與楚國交好。 有一次,秦國派出張儀出使這個小國。張儀深知這個小國統治者的心思,便巧舌如簧地對他說:“秦國國力強盛,若您能與秦國結盟,秦國必定會保護您,讓您的國家繁榮昌盛。”小國統治者聽了有些心動。 然而不久之後,楚國也派來了使者,向這個小國許以豐厚的利益,勸其與楚國聯盟。小國統治者見利忘義,立刻又改變了主意,與楚國簽訂了盟約。 秦國得知此事後大怒,立即發兵攻打這個小國。小國頓時陷入了危機之中。這時,小國統治者又後悔了,他想要再次倒向秦國,可是已經爲時過晚。 在歷史的記載中,像這樣的事例並不少見。許多小國或勢力在大國之間左右逢源,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朝秦暮楚,最終卻往往自食其果。 這個故事生動地展現了“朝秦暮楚”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意義。它形容一個人或勢力反覆無常,沒有堅定的立場和原則,只根據眼前的利益隨時改變自己的態度和行爲。在那個戰亂紛爭的時代,這種行爲雖然可能會帶來一時的好處,但從長遠來看,卻會失去他人的信任和尊重,也難以在複雜的局勢中立足。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以史爲鑑,避免成爲朝秦暮楚的人。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原則,不被外界的誘惑輕易動搖,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信賴,成就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朝秦暮楚-成語圖片

朝秦暮楚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