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無銀三百兩

成語拼音

cǐ dì wú yín sān bǎi liǎng

此地無銀三百兩成語解釋

比喻想要隱瞞掩飾,結果反而暴露。

典故出處

民間故事:有人把銀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寫道:“此地無銀三百兩”。鄰人阿二偷走了銀子,也留字寫道:“隔壁阿二不曾偷”。

成語典故

從前有個人叫張三,喜歡自作聰明。他積攢了三百兩銀子,心裏很高興,但是他也很苦惱,怕這麼多錢被別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裏才安全。帶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讓小偷察覺;放在抽屜裏吧,覺得不妥當,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裏都不方便。 他捧着銀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來想去,最後終於想出了自認爲最好 的方法。張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後,牆角下挖了一個坑,悄悄把銀子埋在裏面。埋好後,他還是不放心,害怕別人懷疑這裏埋了銀子。他又想了想,終於又想出 了一個辦法。他回屋,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 然後,出去貼在坑邊的牆上。他感到這樣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覺了。 張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樣子,早已經被鄰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聽到 屋外有挖坑的聲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張三回屋睡覺時,王二去了屋後,借月光,看到牆角上貼着紙條,寫着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大字。王二一切都明 白了。他輕手輕腳把銀子挖出來後,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裏,見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銀子高興極了,但又害怕了起來。他一想,如果明天張三發現銀子丟了,懷疑是我怎麼辦?於是,他也 靈機一動,自作聰明拿起筆,在紙上寫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個大字,也貼在 坑邊的牆角上。〔注〕:後來人們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把這句話此地無銀三百兩,隔壁王 二不曾偷當作一個成語,用來比喻自作聰明,想要隱瞞,掩飾所幹的事情, 結果反而更加暴露明顯了。 現在這句成語,被簡化爲此地無銀了。 “此地無銀三百兩”,本來的意思就是這個地方沒有三百兩銀子。後來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由於做事愚蠢,想隱瞞的事情反而被徹底暴露。

成語造句

他越是極力解釋自己的清白,就越給人一種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叫張三的人,他經過多年的辛苦勞作和省喫儉用,好不容易積攢了三百兩銀子。這可是一筆不小的財富,張三既高興又擔憂,他整天都在爲如何妥善保管這筆銀子而發愁。 想來想去,張三決定把銀子埋在自家屋子後面的地裏。他趁着夜色,悄悄地挖了個坑,將銀子放進去,然後又把土填上,還特意在上面做了些僞裝,確保別人看不出來這裏埋了東西。做完這一切後,張三心裏才稍微踏實了一些。 然而,張三回到屋裏後,心裏又開始不安起來。他總覺得別人好像會知道他埋了銀子似的。思來想去,張三竟然拿了一塊木板,在上面寫了“此地無銀三百兩”七個字,然後偷偷地把木板插在了埋銀子的地方。他心想,這樣別人就不會懷疑這裏有銀子了。 但張三沒想到的是,他的這一舉動卻引起了鄰居李四的注意。李四看到這塊奇怪的木板,心裏十分好奇。他仔細琢磨了一番木板上的字,頓時恍然大悟,原來這裏埋着三百兩銀子啊!於是,李四趁着夜色,悄悄地把銀子挖了出來。 爲了不讓張三發現是他偷的,李四也學着張三的樣子,在那裏插了一塊木板,上面寫着“隔壁李四不曾偷”。 沒過多久,張三發現自己的銀子不見了,再看到李四插的那塊木板,頓時明白了一切。他懊悔不已,自己本想掩蓋銀子的存在,卻沒想到反而暴露了。 這個故事就像《資治通鑑》中所記載的一些因自作聰明而導致糟糕後果的事例一樣。張三的行爲正應了那句“聰明反被聰明誤”,他試圖用一種看似聰明的方式來隱藏銀子,結果卻弄巧成拙。而李四的貪婪和狡猾也同樣令人嘆息。 “此地無銀三百兩”這個成語就由此而來,它用來形容那些想要隱瞞某事,卻因爲行爲不當而反而暴露的人。在生活中,我們要引以爲戒,做事要考慮周全,不要像張三一樣做出如此荒唐可笑的事情。同時,我們也要保持正直和善良,不要像李四一樣因爲貪婪而做出不道德的行爲。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少犯錯誤,走得更加順暢。

此地無銀三百兩-成語圖片

此地無銀三百兩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