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身屈體
成語拼音
- bēi shēn qū tǐ
卑身屈體成語解釋
- 指彎腰俯首,屈從奉迎。
典故出處
- 參見卑身賤體”。
成語典故
- 方其人之未得出乎此也,卑身屈體以求之,僕隸賤人之所恥者而不恥也。★宋·葉適《薦舉》
成語造句
- 他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在面對權威時不惜卑身屈體,這種做法雖達成了目的,但卻失去了尊嚴。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
李明生活的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敵國不斷侵擾邊境,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李明心懷壯志,渴望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改變這艱難的局面。
他決定投身軍旅,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很快在軍隊中嶄露頭角。然而,面對敵國強大的勢力,他們的進展並不順利。一次戰鬥中,李明所在的部隊遭遇了慘敗,他也身負重傷。
在養傷期間,李明陷入了沉思。他意識到,光靠武力可能無法徹底解決問題,有時候需要採取一些更爲靈活的策略。傷好後,他主動請纓,前往敵國進行交涉。
在敵國,李明遭遇了諸多刁難和輕視,但他始終保持着冷靜和謙遜。他卑身屈體,放下自己的驕傲和尊嚴,以極其誠懇的態度與敵國的官員們交流。他引經據典,講述着戰爭給兩國人民帶來的痛苦和災難,以及和平共處的諸多好處。
起初,敵國的官員們對他並不信任,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的真誠和執着逐漸打動了他們。他們開始認真思考李明提出的建議。
經過漫長而艱難的談判,終於達成了一項初步的和平協議。李明的卑身屈體之舉,爲自己的國家贏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回到國內,李明受到了人們的讚揚和尊敬。大家都明白,他的付出和努力是多麼的重要。在之後的日子裏,兩國的關係逐漸緩和,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寧的生活。
李明的故事被人們傳頌着,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卑身屈體這個成語的深刻內涵。有時候,爲了實現更大的目標,放下身段,以柔克剛,也是一種智慧和勇氣的體現。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像李明這樣的人,他們在關鍵時刻,能夠放下自我,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卑身屈體,最終成就了偉大的事業。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讓我們明白,在追求目標的道路上,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靈活的策略,有時候,適當的妥協和退讓並非軟弱,而是爲了更好地前行。
卑身屈體-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