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之無甚高論

成語拼音

bēi zhī wú shèn gāo lùn

卑之無甚高論成語解釋

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麼過高難行的意見。

典故出處

《漢書·張釋之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無甚高論,令今可行也。’”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對於這件事,我思考良久,想說的是卑之無甚高論,不過就是腳踏實地,一步步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名叫梁國。梁國中有一位大臣,名叫王宏。 王宏雖然身爲大臣,卻沒有什麼特別出衆的才能和高遠的見解。有一次,梁國面臨着一個重要的決策,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其他大臣們紛紛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複雜而高深的建議和策略。然而,輪到王宏發言時,他卻只是簡單地說了一句:“我對此事卑之無甚高論,一切聽從陛下和諸位大人的安排。” 起初,國王並未在意王宏的這番話,只是繼續與其他大臣們深入討論。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王宏每次遇到重大問題時,總是以“卑之無甚高論”來推脫,不願意發表自己真正的想法和觀點。 有一次,梁國與鄰國發生了邊界爭端。國王再次召集大臣們商議應對之策。其他大臣們有的主張強硬對抗,有的建議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各種觀點激烈交鋒。而王宏依舊是那句老話:“卑之無甚高論,一切聽憑陛下做主。” 這讓國王開始對王宏感到不滿,他意識到王宏這種態度不僅不能爲國家的決策提供有益的幫助,反而可能會延誤解決問題的時機。 後來,在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中,國王特意詢問王宏的意見。王宏依然是那句“卑之無甚高論”。國王終於忍不住發火道:“身爲大臣,你難道就沒有一點自己的見解和想法嗎?總是這樣推脫,如何能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 王宏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但長期以來養成的習慣讓他一時間也難以改變。 這件事情過後,王宏開始反思自己。他意識到自己不能再以“卑之無甚高論”爲藉口逃避責任,而應該積極地參與到國家的事務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從那以後,王宏努力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見識和能力。當再次面臨重大問題時,他不再輕易說出那句“卑之無甚高論”,而是認真思考,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 漸漸地,王宏的表現得到了國王和其他大臣們的認可,他也終於真正成爲了一名對國家有貢獻的大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事情時,我們不能總是抱着“卑之無甚高論”的態度,逃避責任和思考。我們應該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積極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成長和進步,爲自己和國家創造更大的價值。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學習和積累,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養,以便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和機遇。

卑之無甚高論-成語圖片

卑之無甚高論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