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強擊弱
成語拼音
- bì qiáng jī ruò
避強擊弱成語解釋
- 軍事用語。在運動戰中避開敵人的精銳部隊而專揀疲弱的打。
典故出處
- 見避強擊惰”。
成語典故
- 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間,可以知其虛實強弱,然後避實擊虛,避強擊弱。★《資治通鑑·後周世宗顯德二年》
成語造句
- 在戰場上,聰明的將領懂得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戰術,比如有時候採取避強擊弱的策略,能讓己方獲得意想不到的勝利。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戰場上,有一位足智多謀的將領叫李明。當時,國家正面臨着周邊強敵的威脅,戰爭頻繁。
有一次,李明率領着他的軍隊與敵軍交戰。敵軍實力強大,兵強馬壯,且有着精良的裝備和豐富的作戰經驗。而李明的軍隊在人數和裝備上都處於劣勢。
在仔細觀察和分析了敵我形勢後,李明並沒有選擇直接與強敵正面交鋒,而是決定採取一種巧妙的策略。他帶領軍隊避開了敵軍的主力部隊,轉而尋找敵軍較爲薄弱的環節進行攻擊。
他們在行軍過程中,發現了敵軍的一支後勤補給隊伍。這支隊伍雖然也有一定的兵力護衛,但相比敵軍的主力來說,防禦力量要弱得多。李明當機立斷,指揮軍隊迅速出擊,對這支後勤補給隊伍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敵軍的後勤補給隊伍完全沒有料到會遭到突然襲擊,頓時陷入了混亂之中。李明的軍隊在這次戰鬥中取得了重大勝利,不僅繳獲了大量的物資,還極大地削弱了敵軍的戰鬥力。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李明繼續運用避強擊弱的策略。他總是能敏銳地發現敵軍的弱點,然後帶領軍隊給予致命一擊。
正如《孫子兵法》中所說:“兵之形,避實而擊虛。”李明正是巧妙地運用了這一軍事思想,以弱勝強,帶領着他的軍隊在艱難的戰爭環境中逐漸站穩了腳跟。
通過一系列避強擊弱的戰鬥,李明的軍隊不斷壯大,最終成功地抵禦了敵軍的入侵,爲國家贏得了和平與安寧。他的智慧和策略成爲了後世傳頌的典範,也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在面對強大的敵人時,靈活運用策略,避強擊弱,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強大的對手或困難。我們不應該盲目地去硬碰硬,而是要學會觀察和分析,找到對方的弱點或問題所在,然後有針對性地採取行動,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就像李明在戰場上一樣,運用智慧和策略,巧妙地避強擊弱,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避強擊弱-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