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在精而不在多
成語拼音
- bīng zài jīng ér bù zài duō
兵在精而不在多成語解釋
- 兵士在於精壯而不在乎衆多。也比喻要求質量而不能只講數量。
典故出處
- 《五代史平話·周史》凡兵在乎精,不在乎多。”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一支軍隊要想擁有強大的戰鬥力,關鍵在於士兵的素質和訓練,兵在精而不在多。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關於兵強馬壯的故事。
在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魏國。當時魏國的君主一心想要擴張領土,於是他不斷地招募士兵,組建龐大的軍隊。他認爲只要軍隊的數量足夠多,就能夠征服其他國家。然而,魏國雖然擁有龐大的軍隊,但其士兵的素質卻參差不齊。
有一次,魏國與鄰國趙國發生了衝突。魏國君主毫不猶豫地派出了他那龐大的軍隊出征。趙國的兵力相對較少,但他們的士兵都是經過嚴格訓練且作戰勇猛的精銳之師。
在戰場上,魏國的軍隊雖然人數衆多,但卻顯得混亂無序。他們缺乏有效的指揮和協同作戰的能力,許多士兵只是盲目地衝鋒。而趙國的士兵則展現出了高度的紀律性和精湛的戰鬥技巧。他們緊密配合,靈活運用戰術,以少勝多,打得魏國軍隊丟盔卸甲,狼狽逃竄。
這場戰爭讓魏國君主深刻地認識到,兵在精而不在多。他開始反思自己的策略,意識到單純依靠數量並不能取得勝利。於是,他決定對軍隊進行改革,加強訓練,提高士兵的素質。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魏國的軍隊發生了質的變化。雖然人數有所減少,但每一個士兵都成爲了真正的精銳。他們在後來的戰爭中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爲魏國贏得了許多勝利。
正如《吳子·治兵》中所說:“今以五萬之衆,而爲一死賊,率以討之,固難敵矣。”強調了軍隊質量的重要性。歷史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都表明了只有擁有精銳的士兵,才能在戰爭中取得優勢,而不是僅僅依靠龐大的數量。我們應當從這些故事中汲取教訓,明白在任何事情上,質量往往比數量更爲關鍵。無論是國家的軍事力量,還是個人的能力提升,都應注重精益求精,而不是盲目追求數量的堆積。
兵在精而不在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