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煙火食

成語拼音

bù chī yān huǒ shí

不吃煙火食成語解釋

煙火食:熟食。道教以爲仙人可以不喫熟食。舊時用來稱讚詩文立意高超,言詞清麗,不同一般。

典故出處

宋·阮閱《詩話總龜前集》卷九引《直方詩話》:“文潛先與李公擇輩來予家作長句。後再同東坡來,坡讀其詩,嘆息雲:‘此不是吃煙火食人道底言語。’”

成語典故

宋朝時期,王九13歲得了重病,父親把他抱到青華觀,許願讓他做道士。王九夢中見到一個姓陰的鬢髮斑白的道士叫他不喫五穀熟食的方法,並給他喫柏樹枝。王九醒來後不再喫五穀,神清氣爽,只吃生果飲清泉。宋太宗賜他名字趙自然。

成語造句

他這個人與衆不同,給人一種不吃煙火食的感覺,彷彿不食人間煙火般超脫塵世。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名叫清風的道士。他自幼便對道家學說有着濃厚的興趣,一心追求那超凡脫俗的境界。 清風居住在一座深山中的道觀裏,每日潛心修行,鑽研道經。他遠離塵世的喧囂與繁華,過着極爲簡樸的生活。與他相伴的,只有山間的清風明月、鳥語花香。 隨着時間的推移,清風的修行日益精進。他對於世俗的慾望和物質享受越發淡漠,彷彿真的與塵世隔絕。觀中的其他道士們都對他十分欽佩,認爲他已經達到了一種很高的境界。 有一天,山下的村莊發生了一場嚴重的災難。洪水氾濫,淹沒了大片的農田和房屋,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陷入了困境。清風得知此事後,心中涌起了一股憐憫之情。他決定下山去幫助這些受災的百姓。 當他來到村莊,看到百姓們那無助的眼神和困苦的生活,他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了救災工作中。他用自己所學的道法爲百姓們祈福消災,同時也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在這個過程中,清風完全忘記了自己修行者的身份,他與百姓們同甘共苦,不辭辛勞。百姓們對他的幫助感激涕零,紛紛稱讚他是一位善良的仙人。 然而,當救災工作結束後,清風又回到了山中的道觀。他再次過上了那種遠離世俗的生活,繼續修行。觀中的道士們對於他下山幫助百姓的行爲感到十分不解,有人便問他:“你這樣做豈不是又沾染了塵世的氣息,違背了你追求的超凡脫俗?” 清風微微一笑,回答道:“修行不僅僅是追求個人的解脫,更在於心懷天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我雖然下山幫助了百姓,但我的心依然純淨,並未被世俗所污染。” 從那以後,清風的事蹟在當地廣爲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一個有着高尚品德和慈悲心懷的人。而清風,也繼續在那座深山中,過着他那不吃煙火食般的生活,不爲世俗所擾,只爲追求心中的道。 在道家的理念中,追求的是一種超越世俗的精神境界,一種與自然和諧相處、擺脫塵世紛擾的狀態。清風用他的行動詮釋了道家的這種精神,他雖然生活在塵世之中,但他的內心卻如同那高空中的白雲,自由自在,不受拘束。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真正的超凡脫俗並非完全脫離塵世,而是在面對世俗的種種時,能夠保持內心的純淨和堅定,不爲外界所動搖。就如同那不吃煙火食的仙人一般,雖身處紅塵,卻能守住自己的本心。

不吃煙火食-成語圖片

不吃煙火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