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輒得咎

成語拼音

dòng zhé dé jiù

動輒得咎成語解釋

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典故出處

唐·韓愈《進學解》:“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韓愈學識淵博,被任命監察御史,因反對宦官利用“宮市”敲詐百姓,觸怒了唐德宗被貶,後在唐憲宗時調回京城任吏部員外郎,他又因華州刺史之事被貶爲國子監博士,他作《進學解》感慨自己:“跋前躓後,動輒得咎。”。

成語造句

他在工作中過於小心謹慎,彷彿做什麼都怕動輒得咎。

成語故事

在唐朝時期,有一位官員名叫韓愈。韓愈才華橫溢,心懷壯志,一心想要爲國家和百姓做出一番貢獻。 當時的朝政較爲複雜,官場中存在着各種明爭暗鬥和利益糾葛。韓愈秉持着自己的原則和信念,直言進諫,對一些不合理的現象提出批評和建議。然而,他的這種行爲卻引來了一些人的不滿和忌恨。 有一次,韓愈因爲一篇文章的觀點而觸怒了朝中的權貴勢力。他們開始在皇帝面前惡意詆譭韓愈,誇大其詞地說他的種種不是。皇帝在這些人的影響下,漸漸對韓愈產生了偏見。 從此之後,韓愈無論做什麼事情,似乎都能被人挑出毛病來。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舉動,都會被人上綱上線,成爲他的罪狀。他在官場中處處受限,動輒得咎,陷入了極爲艱難的境地。 韓愈感到非常委屈和無奈,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放棄自己的信念。他依然堅持着自己的正義和良知,繼續爲真理而發聲。儘管他知道這樣做可能會給自己帶來更多的麻煩,但他義無反顧。 他的好友曾勸他要學會妥協和圓滑一些,以免給自己招來更多的災禍。但韓愈卻堅定地說:“吾寧鳴而死,不默而生。”他始終認爲,作爲一名官員,就應該敢於直言,爲百姓謀福祉,而不是爲了個人的安危而選擇沉默。 在這種艱難的處境下,韓愈依然筆耕不輟,用他的文章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情感。他的作品不僅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反響,也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雖然韓愈在當時動輒得咎,但他的正直和才華終究得到了後人的認可和敬仰。他的故事也提醒着我們,在面對困境和不公時,要堅守自己的信念,不隨波逐流,哪怕會因此而遭受磨難。只有這樣,才能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自己的足跡,成爲值得人們銘記和尊敬的人。

動輒得咎-成語圖片

動輒得咎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