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謀善斷
成語拼音
- duō móu shàn duàn
多謀善斷成語解釋
- 很有智謀,又善於判斷。
典故出處
- 晉·陸機《辨亡論》:“而加之篤敬,申之以節儉,疇諮峻茂,好謀善斷。”
成語典故
-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病死,劉表的兒子投降曹操。劉備被迫南撤,孫權派魯肅去聯絡劉備,諸葛亮認爲可以聯吳抗曹。孫權多謀善斷,分析曹操犯了用兵之忌,於是與蜀軍在赤壁大破曹操號稱80萬大軍,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成語造句
- 在面對複雜的局勢時,他展現出了卓越的能力,能夠快速地分析各種情況並做出準確的決策,可謂是多謀善斷。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複雜而嚴峻的局勢。周邊各國紛爭不斷,國內也存在着諸多問題和隱患。
當時,這個國家有一位年輕的將軍,名叫李明。李明自幼聰慧,勤奮好學,對兵法和謀略有着深入的研究。
有一次,國家邊境遭到了敵國的突然襲擊,敵軍來勢洶洶,迅速攻佔了一些邊境城鎮。國王心急如焚,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許多大臣都主張立刻出兵迎敵,但李明卻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他冷靜地分析道:“敵國此次進攻看似兇猛,但他們長途奔襲,必然存在補給困難等問題。我們不能貿然出兵,而應該先仔細觀察敵軍的動向,尋找他們的破綻。”國王覺得李明的分析很有道理,便決定聽從他的建議。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李明密切關注着敵軍的一舉一動,同時派遣間諜深入敵境,收集情報。通過這些情報,他發現敵軍內部其實也存在着矛盾和分歧。
於是,李明制定了一個巧妙的戰略。他一方面派出小股部隊騷擾敵軍後方,使其不得安寧;另一方面,在邊境集結大軍,做出隨時進攻的態勢,給敵軍造成巨大的壓力。
敵軍在李明的策略下漸漸陷入了困境,補給線也被切斷。此時,李明果斷地率領大軍出擊,一舉擊潰了敵軍。這場勝利不僅讓國家轉危爲安,也讓李明的聲名遠揚。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又面臨了各種複雜的局面和挑戰。每次遇到問題,李明總是能夠憑藉着他的多謀善斷,想出最合適的解決方案。他會仔細權衡利弊,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然後果斷地做出決策。
有一次,國內發生了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李明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一系列的救災措施,包括興修水利、發放救濟糧等。這些措施有效地緩解了旱災帶來的影響,贏得了百姓們的擁護和愛戴。
在李明的輔佐下,國家逐漸走向繁榮昌盛。他的多謀善斷不僅爲國家帶來了和平與穩定,也爲百姓們創造了幸福的生活。他的事蹟被人們傳頌至今,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榜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我們需要像李明一樣,保持冷靜和理智,運用我們的智慧和謀略,做出正確的決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困難和挑戰面前遊刃有餘,取得成功。多謀善斷,是一種寶貴的品質,它能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順暢,實現我們的目標和理想。
多謀善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