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牛彈琴
成語拼音
- duì niú tán qín
對牛彈琴成語解釋
-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典故出處
- 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爲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成語典故
- 戰國時代,有一個叫公明儀的音樂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絃琴彈得非常好,彈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多人都喜歡聽他彈琴,人們很敬重他。 公明儀不但在室內彈琴,遇上好天氣,還喜歡帶琴到郊外彈奏。有一天,他來到郊外,春風徐徐地吹着,垂柳輕輕地動着,一頭黃牛正在草地上低頭喫草。公明儀一時興致來了,擺上琴,撥動琴絃,就給這頭牛彈起了最高雅的樂曲《清角之操》來。老黃牛在那裏卻無動於衷,仍然一個勁地低頭喫草。 公明儀想,這支曲子可能太高雅了,該換個曲調,彈彈小曲。老黃牛仍然毫無反應,繼續悠閒地喫草。 公明儀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領,彈奏最拿手的曲子。這回呢,老黃牛偶爾甩甩尾巴,趕着牛虻,仍然低頭悶不吱聲地喫草。 最後,老黃牛慢悠悠地走了。換個地方去喫草了。 公明儀見老黃牛始終無動於衷,很是失望。人們對他說:你不要生氣了!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是你彈的曲子不對牛的耳朵啊!最後,公明儀也只好嘆口氣,抱琴回去了。真是自找沒趣。
成語造句
- 他跟完全不懂音樂的人講解高深的樂理知識,簡直就是對牛彈琴。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音樂家公明儀。他琴藝高超,對音樂有着極深的造詣。
一天,公明儀帶着他心愛的琴來到郊外。郊外綠草如茵,風景如畫。他看到不遠處有一頭大黃牛正在悠閒地喫草。公明儀一時興起,心想:我何不給這頭牛彈上一曲呢?
於是,他坐在牛的旁邊,擺好琴,開始彈奏起來。他彈奏了一曲又一曲,指法嫺熟,琴聲悠揚動聽。然而,那黃牛卻依然自顧自地喫草,對這美妙的琴聲毫無反應,甚至連頭都沒有擡一下。公明儀感到十分奇怪,他想:我的琴藝如此高超,爲何這頭牛卻無動於衷呢?
公明儀陷入了沉思,他突然明白了,牛聽不懂音樂,它所關心的只是那鮮嫩的青草。自己對着牛彈琴,就如同對一個不懂音樂的人展示高深的藝術,完全是徒勞無功。
回到家中,公明儀將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朋友。朋友笑着說:“你這就是對牛彈琴啊。”公明儀也不禁啞然失笑。
從那以後,“對牛彈琴”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比喻對不懂道理的人講道理,對外行人說內行話,也用來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在歷史上,也有不少類似對牛彈琴的例子。比如,有些學者在向普通民衆講解高深的學術理論時,往往會遭遇理解上的困難,就如同公明儀對牛彈琴一樣。這也提醒我們,在與人交流溝通時,要充分考慮對方的知識水平和理解能力,選擇合適的方式和語言,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否則,就可能會出現費力不討好,甚至是適得其反的情況。
同時,“對牛彈琴”也讓我們反思,在面對不同的人和事物時,我們要有敏銳的洞察力和適應能力。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方式和想法去行事,而要學會換位思考,尊重他人的差異和特點。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更好地實現自己的目標和價值。
對牛彈琴-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