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馬失馬

成語拼音

dé mǎ shī mǎ

得馬失馬成語解釋

指世事多變,得失無常。

典故出處

典出《淮南子·人間訓》。見“得馬生災”。

成語典故

古代塞北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後走失的馬帶回幾匹烈馬回來。老翁認爲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馬也跑了,老翁認爲不是壞事,後來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禍。

成語造句

人生總是充滿了變數,有時看似得到了很多,卻可能在不經意間也失去了重要的東西,就像那故事中得馬失馬一般。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名叫塞翁的老人,他住在邊境地區。塞翁家中養了很多馬,過着平靜的生活。 有一天,塞翁的馬羣中突然走失了一匹馬。鄰居們聽到這個消息後,都紛紛前來安慰他,擔心他會因此而難過。然而,塞翁卻表現得很淡定,他微笑着對鄰居們說:“沒關係,這不一定是壞事。”鄰居們對他的反應感到十分詫異,覺得他是不是因爲這件事受到的打擊太大了,以至於有些不正常。 過了一段時間,那匹走失的馬竟然帶着一羣胡地的駿馬回來了。這讓鄰居們都十分驚訝,他們紛紛跑來祝賀塞翁,說他真是太幸運了。可是塞翁卻並沒有顯得特別高興,他只是平靜地說:“這也不一定是好事。”鄰居們再次對他的話感到迷惑不解。 塞翁的兒子非常喜歡這些駿馬,整天騎着它們在草原上馳騁。有一天,他在騎馬的時候不小心從馬上摔了下來,摔斷了腿。鄰居們又一次前來探望,對塞翁表示同情和惋惜。然而,塞翁還是那句話:“這未必是壞事。”鄰居們覺得塞翁簡直不可理喻。 不久之後,胡人大舉入侵邊境,附近的青壯年都被徵召入伍,去前線打仗。很多人在戰爭中喪生或受傷,而塞翁的兒子因爲腿斷了不能參軍,得以平安地留在家裏。這時,人們才恍然大悟,明白了塞翁之前所說的那些話的深意。 這個故事正應了“得馬失馬”這個成語,它告訴我們,事物的發展往往具有兩面性,福與禍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相互轉化的。正如《老子》中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我們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得失,而應該用長遠的眼光和豁達的心態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種變化。 在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例子屢見不鮮。比如,越王勾踐在戰敗後,臥薪嚐膽,忍辱負重,最終實現了復國雪恥的大業。當初的失敗看似是一場巨大的災難,但卻成爲了他奮發圖強的動力。又比如,在困境中崛起的英雄人物,他們往往都是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後,才迎來了輝煌的成就。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困難。當我們遭遇不幸時,不要一味地抱怨和悲觀,而應該像塞翁一樣,保持樂觀的心態,相信事情總會有轉機。同時,我們也要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因爲一時的順利而驕傲自滿,因爲誰也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只有以平和的心態去面對生活中的得與失,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從容。

得馬失馬-成語圖片

得馬失馬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