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意洋洋
成語拼音
- dé yì yáng yáng
得意洋洋成語解釋
- 洋洋:得意的樣子。形容稱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樣子。
典故出處
- 《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齊國三朝相國晏嬰身居高位,但行事沉穩,十分謙恭,而他的車伕卻認爲自己能替相國駕車十分得意揚揚。車伕的妻子見了就告誡車伕,應該向晏嬰學習,車伕從此變得很謙遜起來,晏嬰認爲他知錯必改表現很好。
成語造句
- 他考了第一名後,走路都變得大搖大擺起來,那得意洋洋的樣子讓人有些看不慣。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晏嬰的人,他是齊國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晏嬰雖然身材矮小,但才華出衆,智慧非凡。有一次,晏嬰奉命出使楚國。當時楚國國力強盛,楚王自恃強大,想要羞辱晏嬰一番。
楚王故意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小門,讓晏嬰從這個小門進入。晏嬰見到此景,並未發怒,而是從容不迫地說道:“這是狗洞,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那我自然應該從狗洞進入。”楚王聽聞,只好無奈地打開大門讓晏嬰進入。
在朝堂之上,楚王又想讓晏嬰難堪,便問他:“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出使?”晏嬰微笑着回答:“齊國人才濟濟,只是我們齊國有個規矩,賢能的人出使賢能的國家,不肖的人出使不肖的國家。我是齊國最不肖的人,所以就被派到楚國來了。”楚王再次啞口無言。
晏嬰在楚國的一系列表現,不卑不亢,機智應對,成功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和自己的聲譽。當他完成使命回到齊國時,百姓們都對他敬佩不已,而他自己內心也是十分自豪。然而,晏嬰並沒有因此而變得驕傲自滿、得意洋洋。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依舊保持着謙遜的態度,繼續爲齊國的繁榮和穩定盡心盡力。
歷史上像晏嬰這樣不因爲一時的成就而得意忘形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謙遜的品格,不斷進取。相反,也有一些人在取得一點成績後便得意洋洋,忘乎所以,最終導致失敗。
比如在楚漢相爭時期,項羽一開始屢戰屢勝,勢力強大。然而,他卻在勝利後變得驕傲自大,聽不進謀士的建議,最終被劉邦逐漸扭轉局勢,落得個烏江自刎的悲慘結局。
所以,我們應該從這些歷史故事中汲取教訓,無論何時何地,都要保持冷靜和謙遜。不能因爲一時的得意而迷失自我,要時刻牢記“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取得更大的成就。
得意洋洋-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