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足而居

成語拼音

dǐng zú ér jū

鼎足而居成語解釋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願披腹心,輸肝膽,效愚計,恐足下不能用也。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勢莫敢先動。”

成語典故

公元前203年,漢將韓信滅了齊國,被劉邦封爲齊王,韓信的謀士蒯通分析天下形勢後認爲韓信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勸他不要跟隨劉邦自立爲王,可以與楚漢三分天下,跟隨劉邦最多也只能封爲諸侯。韓信不聽蒯通的意見,最後被呂后誘殺。

成語造句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各方勢力鼎足而居,相互抗衡,局勢十分複雜。

成語故事

在秦末漢初之際,天下大亂,英雄輩出。 當時,有三位傑出的人物嶄露頭角,他們分別是劉邦、項羽和韓信。劉邦出身平民,但他有着非凡的領導才能和遠大的志向。項羽則是楚國名將之後,武力超羣,威震天下。韓信起初懷才不遇,後來憑藉着卓越的軍事才能被劉邦重用。 劉邦和項羽爲爭奪天下展開了激烈的角逐。項羽在初期佔據優勢,多次打敗劉邦。然而,劉邦善於用人,身邊聚集了一大批能臣謀士,逐漸扭轉了局勢。 韓信在劉邦麾下屢立戰功,爲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率領軍隊平定了北方諸多諸侯國,勢力日益壯大。 在楚漢相爭的關鍵時刻,韓信的立場變得至關重要。此時的韓信完全有能力與劉邦、項羽鼎足而居,三分天下。他的謀士蒯通曾勸他自立爲王,脫離劉邦的控制。蒯通對韓信說:“如今將軍您手握重兵,威震天下,完全可以與劉邦、項羽鼎足而立。如果您不抓住這個機會,將來必定會後悔莫及。” 韓信心中猶豫不決,他想起自己曾受劉邦的知遇之恩,不忍背叛。最終,韓信還是決定繼續輔佐劉邦。 在劉邦和韓信的共同努力下,項羽最終在垓下之戰中被擊敗,自刎而亡。劉邦建立了大漢王朝,成爲天下之主。而韓信,儘管立下赫赫戰功,但後來還是遭到了劉邦的猜忌,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這段歷史故事充分展現了當時複雜的政治局勢和人物之間微妙的關係。“鼎足而居”這個成語也正是來源於此,它形象地描述了三方勢力相互對峙、平分秋色的局面。在歷史的長河中,類似這樣的局勢屢見不鮮,它們不僅影響着當時的政治格局,也爲後人留下了許多值得深思和探討的故事。

鼎足而居-成語圖片

鼎足而居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