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相識

成語拼音

bù dǎ bù xiāng shí

不打不相識成語解釋

指經過交手,相互瞭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典故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38回:“戴宗道:‘你兩個今番卻做個至交的弟兄。常言道:不打不成相識。’”

成語典故

宋江因犯案被髮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於是兩 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裏喝酒。才飲得兩三杯,又遇到李逵後來, 三人又到江邊的琵琶亭酒館去喝酒。 喫喝間,宋江嫌送來的魚湯不甚好,叫酒保去做幾碗新鮮魚燒 的湯來醒酒。正好酒館裏沒有新鮮魚,於是李逵跳起來說:“我去漁 船上討兩尾來與哥哥喫!”  戴宗怕他惹事,想叫酒保去取,但李逵一定要自己去。  李逵走到江邊,對着漁人喝道:“你們船上活魚把兩條給我。”  一個漁人說:“漁主人不來,我們不敢開艙。”  李逵見漁人不拿魚,便跳上一隻船,順手把竹笆蔑一拔。沒想到 竹笆蔑是沒有底的,只用它來攔魚,他這一拔,就讓魚全跑了。李逵 一連放跑了好幾條船上的魚,惹怒了幾十個打漁人。大家七手八腳 地拿竹篙來打李逵。李逵大怒,兩手一架,早搶過五六條竹篙在手 裏,一下子全扭斷了。正在這時,綽號“浪裏百條”的漁主人張順來 了。張順見李逵無理取鬧,便與他交起手來。兩人從船上打到江岸, 又從江岸打到江裏。張順水性極好,李逵不是他的對手。他將李逵按 在水裏,李逵被嗆得暈頭轉向,連聲叫苦。  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 見見宋江!”  原來,張順認得戴宗,平時又景仰宋江的大名,只是不曾拜識。 聽戴宗一喊,急忙將李逵託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戴宗向 張順介紹說:“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  張順道:“原來是李大哥,只是不曾相識!”  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  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個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一聲場不會相識。”幾個人聽了,都笑了起來。

成語造句

一次偶然的衝突,讓他們兩人有了交集,沒想到最後卻成了好朋友,真是不打不相識。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李明,一個叫張華。他們生活在一個繁華的小鎮上,但彼此並不認識。 李明是一個性格豪爽但有些急躁的人,他靠着自己的力氣在碼頭做些體力活。張華則是一個聰明機智但有些傲氣的書生,每日在書館中埋頭苦讀。 一天,李明在碼頭忙碌了一天後,來到集市上想買些東西。在集市中,他不小心撞到了張華,張華手中的書籍頓時散落一地。張華十分生氣,立刻指責李明走路不長眼睛。李明本就勞累了一天,聽到張華的指責,頓時火冒三丈,兩人便吵了起來,甚至還動起了手。周圍的人紛紛過來勸解,但兩人誰也不肯退讓。 就在這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走了過來。他制止了兩人的爭吵,對他們說:“年輕人,你們這樣爭吵打鬥有什麼意義呢?不如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李明和張華聽了老人的話,都有些不好意思,漸漸冷靜了下來。老人又說:“你們今日的相遇也是一種緣分,也許日後還會有交集。” 經過這次衝突,李明和張華雖然心中還有些彆扭,但也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又在不同的場合多次相遇。每次相遇,他們都會想起那次爭吵,也會想起老人的話。漸漸地,他們開始互相瞭解對方。 有一次,小鎮上遭遇了一夥強盜的襲擊。強盜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李明毫不猶豫地拿起武器,與強盜們展開了搏鬥。張華看到這一幕,心中對李明的勇敢十分敬佩。他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幫助鎮上的人們組織防禦。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強盜們最終被擊退了。 經過這次事件,李明和張華徹底放下了之前的成見,成爲了好朋友。他們意識到,當初的那次衝突其實是讓他們相識的契機。他們感慨地說:“真是不打不相識啊!”從此,他們互相扶持,共同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 就如同歷史上許多英雄豪傑,往往也是在經歷了一些衝突和矛盾後,才最終成爲生死之交。比如三國時期的劉關張,他們最初也是在各種機緣巧合下相識,歷經風雨後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不打不相識這個成語,正是告訴我們,有時候看似衝突和矛盾的事情,也許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結果。它讓我們明白,不要輕易地對他人產生偏見和敵意,要以開放和包容的心態去面對每一個人。也許,在那些看似不和諧的相遇中,隱藏着珍貴的緣分和友誼。

不打不相識-成語圖片

不打不相識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