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憤忘食
成語拼音
- fā fèn wàng shí
發憤忘食成語解釋
- 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喫飯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奮。
典故出處
- 《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學生周遊列國講學,來到楚國葉邑,葉公沈諸梁接待了他,他對孔子不怎麼了解,就悄悄地問子路,子路一時不知怎麼回答他。孔子事後得知就對子路說以後就說:“其爲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
成語造句
- 他對學習的熱愛達到了極致,常常是發憤忘食地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孔子帶領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四處宣揚他的儒家思想。
孔子有一位學生叫顏回,他對孔子的學說極爲尊崇,一心撲在學習和修行上。顏回家境貧寒,但他卻能安貧樂道,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識和道德的完善。
有一次,孔子和弟子們在陳國斷了糧,很多人都餓得沒有力氣。大家都感到非常沮喪和焦慮,而顏回卻依然專心致志地讀書。孔子看到顏回如此專注,便問他:“顏回啊,你現在餓不餓?”顏回擡起頭,微笑着說:“老師,我不餓。我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都忘記了飢餓。”孔子聽後,不禁感嘆道:“好一個顏回,真是發憤忘食啊!”
顏回這種發憤忘食的精神,不僅僅體現在對待學習上,還體現在他對道德修養的執着追求上。他時刻以君子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爲,力求做到盡善盡美。他不爲外界的誘惑和困難所動搖,一心向着自己的目標前進。
在孔子的衆多弟子中,顏回以其勤奮好學和高尚的品德脫穎而出。他的發憤忘食的精神也激勵着其他弟子們努力學習和追求進步。孔子曾稱讚顏回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這種發憤忘食的精神,在歷史上也有許多其他的體現。比如,漢朝的匡衡,小時候家裏很窮,點不起燈,但他爲了讀書,就把牆壁鑿了個洞,藉着鄰居家的燈光來讀書。他發憤圖強,最終成爲了一代名相。還有晉代的車胤,他用螢火蟲的光亮來讀書,同樣展現了這種刻苦努力、發憤忘食的精神。
發憤忘食不僅僅是一種學習態度,更是一種人生態度。它體現了一個人對自己目標的執着追求和堅定信念。在當今社會,我們也需要這種精神。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當我們面臨困難和挫折時,都應該像顏回等古人一樣,保持發憤忘食的狀態,堅持不懈地努力,相信通過自己的奮鬥一定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我們以古人爲榜樣,傳承和發揚發憤忘食的精神,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創造屬於自己的輝煌。
發憤忘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