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蹤指示

成語拼音

fā zōng zhǐ shì

發蹤指示成語解釋

蹤:蹤跡。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狗跟蹤追捕。比喻在幕後操縱指揮。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劉邦起兵被封爲沛公後,蕭何成爲劉邦的得力助手,他幫助劉邦保存秦朝的各種文獻檔案,留守關中,爲劉邦提供軍糧和新兵,引薦大將韓信。在漢朝建立後劉邦論功行賞時,他評論蕭何是發蹤指示的獵人,功勞最大。

成語造句

劉邦善於用人,他往往能夠對部下進行精準的發蹤指示,從而在戰爭中取得勝利。

成語故事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英雄紛紛崛起。其中,有一位名叫劉邦的人物,他雖然出身平民,但卻有着非凡的志向和才能。 當時,劉邦在沛縣拉起了一支自己的隊伍,開始了他爭奪天下的征程。在他的身邊,有一位非常重要的謀士,名叫蕭何。 蕭何足智多謀,他爲劉邦出謀劃策,幫助劉邦在複雜的局勢中找到正確的方向。有一次,劉邦率領軍隊攻打一座城池,但久攻不下,士兵們士氣低落。劉邦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 這時,蕭何站出來對劉邦說:“主公,我們不能一味地強攻,應該想辦法找到敵人的弱點,然後再發動攻擊。”劉邦點頭稱是,讓蕭何想辦法。 蕭何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想出了一個計策。他派人暗中觀察敵軍的動向,然後根據敵軍的行動來制定相應的戰略。他就如同那在幕後發蹤指示之人,雖然不親自上陣,卻能掌控全局。 在蕭何的巧妙安排下,劉邦的軍隊終於找到了敵軍的破綻,一舉攻破了城池。此後,劉邦越發倚重蕭何,而蕭何也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謀略,不斷地爲劉邦提供着寶貴的建議和策略。 隨着時間的推移,劉邦的勢力逐漸壯大,與項羽展開了激烈的爭奪天下之戰。在這個過程中,蕭何始終不離不棄,繼續發揮着他發蹤指示的作用。 有一次,劉邦的軍隊在前線遭遇了重大挫折,糧草也出現了短缺。蕭何得知後,迅速在後方組織人力物力,爲前線的軍隊籌集糧草和物資。他的努力使得劉邦的軍隊能夠迅速恢復元氣,繼續與項羽作戰。 最終,劉邦在衆多謀士和將領的幫助下,戰勝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而蕭何也因其卓越的貢獻,被封爲相國。 在歷史的長河中,蕭何的發蹤指示展現了一個謀士的智慧和價值。他的故事告訴我們,在複雜的局勢中,一個能夠洞察局勢、巧妙指揮的人是多麼的重要。就如《史記》中所記載的蕭何的種種事蹟,他以其獨特的才能和智慧,爲劉邦的成功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成爲了後世人們敬仰和學習的楷模。

發蹤指示-成語圖片

發蹤指示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