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然無恙

成語拼音

ān rán wú yàng

安然無恙成語解釋

恙:病。原指人平安沒有疾病。現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損害。

典故出處

《戰國策·齊策》:“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

成語典故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爲趙孝成王。由於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負責處理。趙威後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後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再出兵。趙威後捨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着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裏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  威後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捨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後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成語造句

他經歷了那場災難,令人驚訝的是竟然安然無恙。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叫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是一個比較有作爲的君主。 在衛靈公統治時期,衛國境內有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大臣,名叫石駘仲。石駘仲不僅足智多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衛靈公的器重。 有一年,衛國遭遇了一場罕見的自然災害。洪水氾濫,淹沒了大片的農田和村莊,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陷入了極大的困境。衛靈公心急如焚,他立即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石駘仲挺身而出,向衛靈公進言,提出了一系列救災和重建的措施。 在石駘仲的積極推動下,衛國政府迅速展開了救援行動。他們發放糧食和衣物給受災的百姓,幫助他們重建家園。同時,石駘仲還組織人力修復被洪水破壞的堤壩和橋樑,恢復交通和農業生產。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衛國終於從災難的陰影中走了出來。百姓們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農田也恢復了往日的生機。 衛靈公對石駘仲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對大臣們說:“此次災難,多虧了石駘仲的努力,才讓我們衛國安然無恙啊!”從此,“安然無恙”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用來形容人或事物平安無事,沒有受到任何損害或危險。 在歷史的長河中,“安然無恙”這個成語被廣泛應用於各種場合。它提醒着人們要時刻保持警惕,做好應對困難和危險的準備,以確保自己和身邊的人能夠在任何情況下都平安無事。無論是面對自然災害、戰爭還是其他各種挑戰,我們都應該像石駘仲一樣,勇敢地面對,積極地採取措施,讓自己和他人能夠安然無恙地度過難關。

安然無恙-成語圖片

安然無恙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