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不去善
成語拼音
- wù bù qù shàn
惡不去善成語解釋
- 不因爲厭惡某人而否定他的優點。
典故出處
- 《左傳·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廢過,惡不衆善,義之經也。”
成語典故
- 無
成語造句
- 一個人犯了錯誤,但我們不能因此否定他的所有,要明白惡不去善,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衛靈公雖然在某些方面有其不足之處,但他卻有着獨特的一面。
衛靈公麾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史魚。史魚爲人正直,對國家忠心耿耿,他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衛國。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衛國的朝堂上出現了一些奸佞之臣,他們阿諛奉承,迷惑衛靈公,使得國家的政治漸漸偏離了正軌。
史魚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多次直言進諫衛靈公,希望他能遠離那些奸佞之人,重新恢復國家的清明政治。可是,衛靈公卻並沒有完全聽從他的建議,依然對那些奸佞之臣有所偏袒。
儘管如此,史魚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對國家和君主的忠誠。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職責,盡心盡力地爲衛國做事。他知道衛靈公並非一無是處,在很多方面,衛靈公也有着自己的優點和成就。這正體現了“惡不去善”的道理,一個人即使有缺點和錯誤,但不能因此而否定他的所有優點和善良之處。
史魚在臨終前,依然念念不忘衛國的未來。他知道自己無法再繼續爲國家效力,於是將自己的兒子叫來,囑咐他一定要繼續爲國家盡忠。史魚對兒子說:“我一生爲國,雖未能完全改變現狀,但我希望你能繼承我的遺志。衛靈公雖有過錯,但他也有善的一面,我們不能因爲他的惡而忽略了他的善。你要繼續輔佐國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讓衛國變得更好。”
史魚去世後,他的兒子謹遵父親的遺言,繼續爲衛國效力。而衛靈公在得知史魚的臨終遺言後,也深受觸動。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逐漸疏遠了那些奸佞之臣,重新重視起像史魚這樣的忠臣。
衛國在經歷了一段波折之後,慢慢又回到了正軌。而史魚的事蹟也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後人學習的榜樣。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惡不去善”的真正含義,讓人們明白在評價一個人時,不能片面地只看到他的缺點和錯誤,而應該全面地看待,既要看到他的惡,也要看到他的善。這樣才能更加客觀、公正地認識一個人,也才能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國家的事務。這個故事也讓我們懂得,在面對複雜的人和事時,要有一顆包容和理解的心,不輕易地對他人全盤否定,而是要善於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即使在惡的表象之下,也要努力去尋找那隱藏着的善。
惡不去善-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