罰不責衆

成語拼音

fá bù zé zhòng

罰不責衆成語解釋

罰懲罰;責責罰;衆多數人。指某種行爲即使應片懲罰,但很多人都那樣幹,也就不好採取懲罰的辦法去處理了。

典故出處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回況罰不責衆,如果主意都不承旨,諒那世主亦難遽將羣芳盡廢。”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面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小違規行爲時,若強行處罰,可能會引起衆人的不滿,畢竟罰不責衆,這需要管理者權衡利弊,尋求更妥善的解決辦法。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新上任的官員。這位官員剛正不阿,一心想要整頓當地的不良風氣。 這個國度的集市一直存在着一些亂象,比如一些小商販經常缺斤少兩,以次充好。這種情況由來已久,許多百姓都深受其害,但大家也都習以爲常。 新官員上任後,決定對這些不法商販進行整治。他親自帶人到集市上巡查,一旦發現有違規行爲的商販,便立刻進行處罰。起初,這些商販並沒有把這位新官員當回事,依舊我行我素。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被處罰的商販越來越多。這些商販們開始互相勾結,形成了一個羣體。當官員再次進行查處時,他們便集體抗議,聲稱如果只處罰他們,那就是不公平的,因爲大家都這麼做,這就是所謂的“罰不責衆”。 官員面對這種情況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如果對這些人放任不管,那麼集市的亂象將永遠無法得到解決,百姓的利益也將繼續受到損害。但如果強行處罰所有人,又可能會引發更大的動盪。 於是,官員決定採取一個巧妙的策略。他一方面加大了對集市的監管力度,讓所有商販都知道他整頓的決心;另一方面,他從一些違規情節較輕的商販入手,對他們進行耐心的教育和勸導,並給予他們改正的機會。 同時,他也對那些頑固不化、繼續違規的商販進行了嚴厲的處罰,不管涉及的人數有多少。這樣一來,那些原本想要以“罰不責衆”爲藉口逃避處罰的商販們開始動搖了。他們看到了官員的決心和公正,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爲是錯誤的。 漸漸地,集市的風氣開始好轉。商販們不再敢輕易違規,百姓們也終於能夠在公平、誠信的環境中進行交易。這位官員通過自己的智慧和決心,成功地打破了“罰不責衆”的僵局,爲國家和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罰不責衆”有時候可能會成爲一些人逃避責任的藉口,但真正有智慧和擔當的領導者,不會被這種觀念所束縛,而是會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合理的措施來解決問題。就如同歷史上許多英明的統治者,他們在面對複雜的情況時,能夠權衡利弊,做出正確的決策,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明白,不能因爲大家都這麼做,就認爲自己的錯誤行爲是可以被原諒的,每個人都應該爲自己的行爲負責,而不是寄希望於“罰不責衆”來逃避責任。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公平、和諧、有序地發展。

罰不責衆-成語圖片

罰不責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