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报国

成语拼音

jīng zhōng bào guó

精忠报国成语解释

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典故出处

《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成语典故

20岁的岳飞已经是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他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 为国家报仇雪耻.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 他报名参军.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 深明大义的母亲, 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 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 一直坚持战斗在抗金的最前线, 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 独当一面, 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 均获全胜, ”岳家军”声威大震.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区的苦难同胞, 把敌人驱逐出境, 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 上书给皇帝赵构, 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 力谏赵构返回汴京, 亲率六军北渡黄河, 这样将帅一心, 一定可以收复中原.这道奏书进呈后, 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他们以”小臣越职, 非所宜言”的罪名, 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闲居三个月后, 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 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岳飞慷慨陈词, 决心以身许国, 消灭敌人, 恢复故疆, 以报答父老乡亲.从此, 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 而且越战勇, ”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金兵统帅不得不惊呼: ”撼山易, 撼岳家军难! ”  1140 年, 正当岳飞奋勇前进, 胜利在望的时候, 赵构和宰相秦桧却害怕”岳家军”强大起来之后, 成为南宋政权的威胁.因此, 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借口, 在一天之内连下12 道金牌, 强令岳飞退兵.岳飞对此极为悲愤, 长叹道: ”十年之功, 废於一旦! ”岳飞退兵时, 中原人民拦住军马, 哭声盈野, 岳飞也潸然泪下.  岳飞回到临安后, 赵构和秦桧为了向金兵求和, 诬陷他唆使部下谋反, 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岳飞送进监狱.1141 年12 月29 日, 岳飞和他儿子岳云、部将张宪等一同被害, 当时岳飞年仅39 岁.临刑前, 他奋笔疾书, 写下”天日昭昭, 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意思是”老天有眼呵, 老天有眼呵! ”岳飞被害后, 南宋与金人订立了可耻的绍兴和议, 向金朝称臣纳贡, 大片国土沦於金人之手.  岳飞虽然惨遭杀害, 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 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 而奸臣秦桧等人, 却被铸成铁像, 反剪双手, 长跪於英雄墓前, 被万世人民唾骂!。

成语造句

他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像岳飞一样精忠报国,长大后他毅然投身军旅,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报国的誓言。

成语故事

在宋朝时期,有一个名叫岳飞的青年。岳飞自小就对国家和民族有着深厚的情感,目睹着金兵的肆虐和百姓的苦难,他立下了远大的志向。 岳飞勤奋好学,尤其痴迷于兵法和武艺。他四处拜师学艺,不断磨练自己的技能。随着年龄的增长,岳飞的才华和勇气逐渐展露出来。 当时,宋朝面临着金兵的频繁入侵,国家陷入了危机之中。岳飞毅然决定投身军旅,为国效力。他率领着自己的军队,与金兵展开了一场又一场激烈的战斗。 在战场上,岳飞身先士卒,勇往直前,他的军队纪律严明,作战勇猛。他们多次击败金兵,收复了许多失地,为百姓带来了希望。岳飞的威名远扬,金兵对他十分畏惧。 然而,当时的朝廷中却存在着一些奸臣,他们嫉妒岳飞的功绩,害怕他的权势日益增长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于是,这些奸臣便向皇帝进谗言,诬陷岳飞谋反。皇帝在奸臣的蛊惑下,竟然相信了这些不实之词,下令将岳飞召回,并将他囚禁起来。 尽管遭受了如此不公正的待遇,岳飞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在狱中,他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的悲愤之词。最终,岳飞被奸臣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岳飞虽然含冤而死,但他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人。他的忠诚和爱国情怀成为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的事迹传颂千古,“精忠报国”这个成语也由此而来。岳飞的故事,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了忠诚与正义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将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提醒着后人要时刻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为了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正如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所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岳飞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这一伟大的信念,他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的伟大复兴而拼搏。

精忠报国-成语图片

精忠报国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