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
成语拼音
- qī rén tài shèn
欺人太甚成语解释
- 欺负人太过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典故出处
- 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与他一口宝剑,筵前举鼎,欺人太甚。”
成语典故
-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被季孙氏、孟孙氏和叔孙氏三家控制,鲁定公成为一个傀儡,他听说孔子主张“君臣纲常”,召见孔子说季平子欺人太甚,不把国君放在眼里。孔子分析鲁国的内忧外患,建议他外联齐国,内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成语造句
- 他的所作所为简直让人无法忍受,真的是欺人太甚。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纷争不断,局势动荡。在一个名为陈国的小国里,发生了一件令人愤慨的事情。
陈国的大臣公孙无知,平日里仗着自己的权势,横行霸道,欺压百姓。他时常巧取豪夺,将百姓们的财物据为己有,弄得民不聊生。许多人对他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着他的欺凌。
有一天,一位名叫李义的年轻书生路过陈国。他听闻了公孙无知的种种恶行,心中愤愤不平。当他看到公孙无知又在大街上强行夺取一位老人的财物时,再也忍不住了。李义挺身而出,当面指责公孙无知的行为,要求他归还老人的财物。公孙无知见状,不仅没有丝毫悔意,反而哈哈大笑,嘲讽李义不自量力,竟敢多管闲事。
公孙无知觉得李义的行为让他丢了面子,于是他心生一计,想要好好教训一下李义。他污蔑李义是别国的奸细,命人将李义抓了起来,关在大牢之中。在牢里,公孙无知对李义百般折磨,试图让他屈服。然而,李义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坚决不向公孙无知低头。
这件事情传到了陈国国君的耳中,国君对公孙无知的行为也有所耳闻,但一直没有采取行动。这次,他觉得公孙无知做得实在是欺人太甚了。于是,国君决定亲自过问此事。经过调查,国君发现公孙无知确实是滥用职权,欺压无辜。他大怒,下令将公孙无知革职,并释放了李义。
李义被释放后,对陈国国君的公正之举表示感激。他决定留在陈国,为百姓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的努力下,陈国的风气逐渐好转,百姓们的生活也慢慢有了改善。而公孙无知失去了权势后,遭到了人们的唾弃,最终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不能仗着权势或者其他优势去欺负他人,否则必将遭到报应。就像公孙无知一样,他的行为可谓是欺人太甚,最终自食恶果。而像李义这样敢于挺身而出,维护正义的人,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同时,也提醒着我们,在面对不公和欺凌时,不能选择沉默和忍让,而应该勇敢地站出来,捍卫自己和他人的权益。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公平、和谐。
欺人太甚-成语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