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人太甚
成語拼音
- qī rén tài shèn
欺人太甚成語解釋
- 欺負人太過分了,令人不能容忍。
典故出處
- 元·鄭廷玉《楚昭公》第四折:“主公着他做了盟府,又與他一口寶劍,筵前舉鼎,欺人太甚。”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魯國政權被季孫氏、孟孫氏和叔孫氏三家控制,魯定公成爲一個傀儡,他聽說孔子主張“君臣綱常”,召見孔子說季平子欺人太甚,不把國君放在眼裏。孔子分析魯國的內憂外患,建議他外聯齊國,內部重振君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
成語造句
- 他的所作所爲簡直讓人無法忍受,真的是欺人太甚。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紛爭不斷,局勢動盪。在一個名爲陳國的小國裏,發生了一件令人憤慨的事情。
陳國的大臣公孫無知,平日裏仗着自己的權勢,橫行霸道,欺壓百姓。他時常巧取豪奪,將百姓們的財物據爲己有,弄得民不聊生。許多人對他敢怒不敢言,只能默默忍受着他的欺凌。
有一天,一位名叫李義的年輕書生路過陳國。他聽聞了公孫無知的種種惡行,心中憤憤不平。當他看到公孫無知又在大街上強行奪取一位老人的財物時,再也忍不住了。李義挺身而出,當面指責公孫無知的行爲,要求他歸還老人的財物。公孫無知見狀,不僅沒有絲毫悔意,反而哈哈大笑,嘲諷李義不自量力,竟敢多管閒事。
公孫無知覺得李義的行爲讓他丟了面子,於是他心生一計,想要好好教訓一下李義。他污衊李義是別國的奸細,命人將李義抓了起來,關在大牢之中。在牢裏,公孫無知對李義百般折磨,試圖讓他屈服。然而,李義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堅決不向公孫無知低頭。
這件事情傳到了陳國國君的耳中,國君對公孫無知的行爲也有所耳聞,但一直沒有采取行動。這次,他覺得公孫無知做得實在是欺人太甚了。於是,國君決定親自過問此事。經過調查,國君發現公孫無知確實是濫用職權,欺壓無辜。他大怒,下令將公孫無知革職,並釋放了李義。
李義被釋放後,對陳國國君的公正之舉表示感激。他決定留在陳國,爲百姓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的努力下,陳國的風氣逐漸好轉,百姓們的生活也慢慢有了改善。而公孫無知失去了權勢後,遭到了人們的唾棄,最終落得個悲慘的下場。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仗着權勢或者其他優勢去欺負他人,否則必將遭到報應。就像公孫無知一樣,他的行爲可謂是欺人太甚,最終自食惡果。而像李義這樣敢於挺身而出,維護正義的人,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同時,也提醒着我們,在面對不公和欺凌時,不能選擇沉默和忍讓,而應該勇敢地站出來,捍衛自己和他人的權益。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公平、和諧。
欺人太甚-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