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旗易帜

成语拼音

bá qí yì zhì

拔旗易帜成语解释

旗:旗帜;易:换。拔掉别人的旗子,换上自己的旗子。比喻取而代之

典故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成语典故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成语造句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果敢的行动,成功地实现了拔旗易帜,带领团队走向了新的辉煌。

成语故事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那时候,项羽和刘邦的势力在中原大地相互对峙。刘邦手下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韩信。一次,韩信奉命率领大军进攻赵国。赵军依据有利地形,严阵以待。 韩信深知正面强攻难以取胜,于是心生一计。他派出一支小部队在夜间悄悄绕到赵军营地的后方,将赵军的旗帜全部拔掉,换上了汉军的旗帜。 第二天清晨,赵军一觉醒来,惊讶地发现自己营地周围竟然都是汉军的旗帜。他们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自己的营地,顿时军心大乱。而此时,韩信率领主力部队奋勇出击。赵军在惊慌失措之下,阵脚大乱,完全失去了抵抗的能力。 韩信趁机指挥汉军一路追杀,赵军大败。这场战役中,韩信巧妙地运用了“拔旗易帜”这一策略,不费吹灰之力就瓦解了赵军的斗志,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这一计策充分展现了韩信的军事智慧和胆略。他能够洞察敌军的心理弱点,通过出其不意的行动,给敌军造成巨大的心理冲击。就如同《孙子兵法》中所说:“兵者,诡道也。”韩信正是运用了这种诡诈之道,以奇制胜。 “拔旗易帜”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它不仅代表着在战争中通过巧妙手段改变局势,更寓意着在各种竞争和挑战中,能够灵活运用策略,打破旧有格局,从而取得成功。在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英雄豪杰都曾运用类似的策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传奇。而韩信的这一经典战例,也让后人对他的军事才能钦佩不已,成为了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拔旗易帜-成语图片

拔旗易帜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