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帜树帜

成语拼音

bá zhì shù zhì

拔帜树帜成语解释

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典故出处

见“拔赵帜易汉帜”。

成语典故

西汉初年,韩信率汉军攻打赵军,即将到达井陉口,先挑选轻骑2000人,人持一红色旗帜,抄小路埋伏在赵营附近,接着背水列阵引诱赵军。赵军倾巢而出,汉军佯败而退,先前埋伏的士兵冲进赵军营中挂上汉军红旗,赵军因此大败。

成语造句

在商业竞争中,他总是能够巧妙地运用策略,做到拔帜树帜,从而脱颖而出,获得成功。

成语故事

在楚汉相争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充满智谋与勇气的故事。 那时候,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天下展开了激烈的角逐。刘邦手下有一位智勇双全的大将韩信。一次,韩信奉命率领军队攻打赵国。赵军凭借着有利的地形和众多的兵力,严阵以待。 韩信深知正面强攻难以取胜,于是想出了一个极为巧妙的计策。他挑选了两千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红旗,在深夜悄悄地绕到赵军营地的后方。而他自己则带领主力部队在河边列阵,佯装要渡河进攻赵军。 赵军见韩信摆出渡河的架势,以为汉军要强行渡河,便倾巢而出,准备迎击。韩信见赵军中计,便命令主力部队佯装败退,将赵军引离营地。赵军一路追击,渐渐远离了自己的营地。 就在这时,那两千轻骑按照韩信的指示,迅速冲进赵军营地,拔掉了赵军的旗帜,插上了汉军的红旗。当赵军发现自己的营地已经被汉军占领,旗帜都已更换时,顿时大乱。韩信此时带领主力部队杀了个回马枪,赵军在惊慌失措中溃败而逃。 韩信通过这一“拔帜树帜”的计策,成功地扰乱了赵军的军心,以少胜多,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这一策略展现了韩信的卓越军事才能和灵活应变的智慧。 在历史的记载中,这样类似的智慧运用屡见不鲜。就如同孙子兵法中所强调的“兵者,诡道也”,战争不仅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智谋的博弈。韩信的这一举措,为刘邦的大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也成为了军事史上的经典范例。后人在面对困境和挑战时,也常常会借鉴这样的策略,以智慧和勇气去突破难关,实现自己的目标。 “拔帜树帜”这个成语也由此流传下来,它提醒着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善于打破常规,运用巧妙的方法去改变局势,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也可能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但只要我们能像韩信一样,运用智慧和勇气,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拔帜树帜-成语图片

拔帜树帜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