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举人

成语拼音

yǐ yán jǔ rén

以言举人成语解释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典故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成语典故

成语造句

在选拔人才时,我们不能仅凭一面之词就做出决定,一定要全面考察,否则很容易出现以言举人的错误。

成语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权谋争斗与人才选拔交织成一幅复杂的画卷。 话说在某个朝代,有一位权倾朝野的大臣名叫赵括。他外表威严,口才极佳,常常在朝堂之上夸夸其谈,说得头头是道,深得皇帝的信任。 一次,国家面临着一场严重的边境危机,敌军来势汹汹,边疆战事吃紧。赵括主动请缨,凭借着他那能言善辩的口才,将自己的战略计划描述得无懈可击。皇帝被他的言辞所打动,不顾其他大臣的反对,毅然任命赵括为大将军,统领大军抵御外敌。 然而,战场上的情况远比赵括想象的要复杂和残酷。他平日里所讲的那些理论和策略,在实战中根本无法施展。他不了解士兵们的实际情况,也不懂得灵活应变,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事先设想的方案行事。最终,导致了军队的大败,无数士兵战死沙场,国家的边疆防线也因此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此事一出,朝野震惊,百姓怨声载道。皇帝这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只因赵括的言辞华丽,便轻易地将重任交予他,而没有对他的实际能力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判断。 回顾历史,也曾有过类似的教训。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孔圉,为人谦虚好学。尽管他的出身尊贵,但从不骄傲自满,虚心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问题,且不耻下问,因而赢得了众人的尊重。但卫国国君在选拔人才时,也曾有过只看重表面言辞而忽略实际能力的情况,导致了一些决策的失误。 以言举人,往往会让人陷入表面的迷惑,而忽略了真正的才能和品德。真正的人才,需要通过实际的行动和业绩来证明自己,而非仅仅依靠华丽的言辞。 这个故事警示着后世的统治者和领导者,在选拔人才时,不能仅仅因为一个人的言语表达而轻易做出决定,必须要综合考察其品德、才能和实际表现,才能做到任人唯贤,让国家繁荣昌盛,长治久安。

以言举人-成语图片

以言举人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